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寒假田野采风去

寒假田野采风去

2013-10-17 00:40 作者:侠女 阅读量:3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民俗课下课,江帆老师说明年要出一本辽宁省满族民间大戏,既收录现有满族故事,又要广泛收集挖掘散落在民间未被发现的故事,为此,辽宁大学民俗专业研究生寒假期间要完成这样的课题——下田野采集整理满族民间故事。

民俗学不是我的专业,但我深深热爱它,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趣味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可现在,飞速的城镇化却将它们推向边缘。看到推土机把田园乡村无情铲掉,代之以高楼大厦,各民族千百年累积起来的民间文化为此毁之一旦,心里着实惋惜,这是一个需要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这种文化的危机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视而不管,眼看着推土机埋没呢?还是起而奔走,到民间,把残存的碎片拾起交给历史?虽然,我是社会普通的一员,但公民的责任已令我内心不安,我多么想跟在有先见之明的人身后做民间文化的志愿者。

这次下田野课题深深吸引了我。下课了,我没有走,坐在后面,静静地听江帆老师为研二的学生布置寒假采访任务。

我敬佩江帆老师,这个即将退休的大学女教授对工作投入着更大的激情,她果敢美丽,讲课兴奋严谨,做事雷厉风行,待学生严格有度,最难得的是她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声地教育感染着每个人。学生都爱她,课上称老师,课下都管她叫“妈妈”。

在辽宁大学,路遇江帆老师,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她像一棵高大伟岸的树牢牢矗立在我的脑海里,她的教诲常常在我耳边响起……

“下田野是什么?不是走在乡间小路上,是面对面调查,与民众打交道,唠家常,既然跨进来,不要有恐惧感,田野是民俗学科的成年礼,要有化俗为生的能力。”

“民间一个历数千年的故事反复讲,为什么传承,并一直影响今天的生活?因为这是普世性的文化,是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深层解读和阐释,代表着个人与群体共同的命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有正史和野史,野史不被记录在典籍中却活跃在民间,新历史观表述历史有多种渠道,真正意义的历史是总体的历史,包括每一个个体,而这只能从口头记忆中寻找,民间文学后面有真实的情感和述说,我们要接近‘核’,走入真实的文化。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口述史是一个人的生命史,更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江帆老师还告诉我们,国家公布40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刚公布出来就有5人去世,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讲述者已不在,但叙事人还没有完全退出生活,这些老人在迅速离开我们,因而具有特殊的价值,他们每个人的离去都是一座地方博物馆的坍塌。

“民间文学是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做学术的要有学术担当和问题意识。这时代的快速发展来不及反映,机会和挑战并存。刘欢《弯弯的月亮》古老的歌谣是否被记录了?我们要把文化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完整的文化链条保留下来,不要留下大量遗憾和空白,像风一样散去……”

如今,民族遗产被商业践踏的痕迹随处可见。山清水秀的丽江原土著居民迁出了,大都是外地人在经营,民族符号为商业符号所取代。有的地方,没有资源制造资源,开发者为牟利不惜编造民间传说讲给游客,当地老百姓闻所未闻。“先造谣,后修庙,接下来数钞票。”举目四望,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岌岌可危。

江帆老师把民族文化的危机意识贯穿到讲课中,引发了我们思考,她不仅把民间文化的美丽画卷展示给我们,更把保护弘扬民间文化的责任赋予了我们,她的忧患意识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田野中最好的工具是调查者本人,你们要善于发现线索,控制局面,拿故事引故事,创造讲述情境。本次收集范围很广,神话传说、生活、童话、习俗、土特产,地名,植物植被,笑话都可,不要收集已有的重复故事,注意特色故事,多多益善。”

江帆老师布置完课题,像战场上的指挥官问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我也想参加,可以吗?”我举手,怯怯地说。

江帆老师迟疑一下,而后爽快答应了,我知道,这学期,我的刻苦学习和敢于发言给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我主动请战到边远的山区满族集中地采风,立刻引来同学的响应,一个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女孩自报奋勇和我同往。

课后,江帆老师走到我身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2012年12月13日晚沈阳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寒假田野采风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