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2013-10-16 22:14 作者:暮雨薄海 阅读量:6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早上刚起床,朋友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急赤白脸的让赶快出发。今天跟朋友约好出行爬山,那山不是像泰山、黄山一样的。与其说是山,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如同丘陵一样的土堆。

孔子曰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也跟朋友戏说咱们今天也去当一回仁者,智者。朋友大笑,说:“咱们是去看仁者,智者的愚人”。一路就这么说笑着,没感觉多久就到了山脚下。矗立面前的这座小山叫做“常山”,早先是没有人烟的荒郊野岭。因为靠近市区不太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就被政府看中,开发出来当做旅游景点了。

想想也好久没旅游了,自驾车游山玩水的倒也惬意。说起来还要感谢朋友,如果不是朋友相邀,要找这么个机会出来散散心,还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因为这时景点正在建设中,所以只有里面已经建好的庙宇是收费的。那也是整个景点的主体建筑。在山下的广阔空地随便停好车子,因为还没有车位,来的人也不多,所以车子都是随便停放的。一行人提着自带的午饭、零食,就开始征服这个小山的旅旅程了。没开发之前来过这里,算的上是故地重游里吧。时间长了不接近大自然,难得出来走走,看啥总也感觉变化很大,不知是不是心理的原因?

近山远景,相得益彰。那些乱石、林木,都保持着各自挺立的姿态,岿然不动。静默中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原本荒芜的地方,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的、游览的、人来人往,不再是往日的萧条,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漫无目的地攀爬着,攻城略地般每到一处都要拍个照片,留个念想。突然心里空落落的,莫名其妙不知何原因?无法想像在这缄默的天空下,还有多少奇花异草开在无人的角落里,还有多少清骨雅人隐居在那座神仙洞府里正逍遥者。

好不容易到达山顶,回头望望,所有经过的地方好像都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那浮光掠影里闪动着光泽的欢声笑语,犹如花叶零落,又如彩蝶纷飞般消散。渺小如尘的我此时站在山顶的风口处,向着山下、远方凝望。一片模糊不清的蒙蒙影像,被呼呼作响的风不管不顾的吹着,东倒西歪的无法静止。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即使不在风口处,也会怅然一些莫名的情绪,凝结微笑,黯然神伤。连自己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只是来不及反应,就变得不言不语了。大雄宝殿就在身边不远处,里面传来敲木鱼、诵佛经的吟唱声,肃穆而清心。

我原本是一个不信佛的人,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烧过香,拜过佛。甚至还嗤笑过那些善男信女的痴,强烈的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当然,现在看的多了,经历多了,感慨自然也不少。知道佛教没有那么简单,刨除某些糟粕,剩下的也都是精炼的精华。

从售票处一直到大殿里,沿途不少卖香的人,见人就兜售。也问我们买不买香,抱着既然来了就诚心一点的心情,在进殿门口各自买了一卷香。在朋友的指点下,先去正殿拜过如来佛祖,然后是两侧偏殿的首位观世音菩萨,两边窜来窜去的反正一个没漏。心里默默计算着,保不齐哪家香火没烧到,那里就出大问题了。檀香就跟早计算好一样,一个地方三根,不多不少刚刚好。一个僧人在我们拜完佛,进完香以后,带到一边让我们签名。前面稀里糊涂的签了,后面也跟着稀里糊涂签了。签完才知道原来是要交香火钱的。交的越多就说明越诚心,自然佛祖菩萨们就会多多关照了。朋友们对此都颇有微词,我心里也不是很舒服,感觉这么庄严地圣地被这种带有勉强意味的香火钱给玷污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么高深的佛理,到了现如今怎么就变成了生意经呢?现在的高僧难道也学会兼职了。本来带着生活中的烦闷,心灵上的包袱,想在这清心寡欲的仙佛殿里求的心如止水。没想到却变成了这样一番样子……

这的确不是个争论的地方,就当供奉香火了吧!

出得门来,天依然很蓝,山也依然安详。竹叶在风中沙作响,视线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无边妙曼,感觉整座山都笼上了一层神秘的灵气。身处其中,物我两忘。

生活在如今社会,人们容易被太多的欲望左右,不知不觉就身陷其中。其实,仔细想想,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知不觉,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已经时尽黄昏了。于是,一行人商量着下山,回家。透过车窗看着路边的花花草草,石、树、还有山顶那座没有僧人修行的大雄宝殿,慢慢的都被暮色吞没了。有些情绪会莫名的涌起,一直延伸到不相干的境地里,柔肠百转。

下山后,每个人的身后会留下什么样的风景呢?也许不必过多的考虑命运和人生,只在脑海里留下花香鸟语的记忆也就功德圆满了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