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
清晨,太阳高挂,看了大半夜的奥运会开幕式,再加之兴奋所致,已是深夜入睡的我,懒懒地拉开窗帘,推开带有沙窗的塑窗。突然看见一个绿绿的不速之客,仔细端详,原来是小头大尾长足的螳螂。它细细的爪抓住沙窗,一双凸大的眼睛注视着我,没有象对待蝉那样充满敌意。我轻轻地抚摸它的爪,也算是一种欢迎仪式,它没有领情,或许是不理解人类的礼节,轻盈地挪开几步,但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又细细地观察一下,是否受伤了,还不是,凭它的能力飞上六层楼,也不是受伤者所为。那就只能尽地主之宜,但可惜自己生物知识欠缺,不知其食用什么,只知其生活在杂草丛中,那就选择几样蔬菜吧。红的西瓜,绿的黄瓜,橙色萝卜,依次排放在窗台外。客人用餐观看是不礼貌的,也不知是否招待好了这位来客。当晚上看望它时,还在沙窗上徘徊。
翌日,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这位不速之客。急急地拉开窗帘,它却飞的无影无踪。虽说没有告别,但是不会怪它的,只因为我怜悯其家族的悲哀。在我们人类,追求爱情是最美好的事儿。然而在它们家族中追求一次爱情,雄性螳螂不仅献身,还要献出宝贵的生命。每到繁衍季节,雄性螳螂与雌性螳螂交配后,雌性就残忍地将其配偶杀死噬掉。或许这只螳螂明智地选择了出家,才幸免于难。我们再追朔到汉代,刘向在《说苑?卷九.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后来就取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直延续至今。
我真的为螳螂鸣不平了。为什么古人不能取意;黄雀捕螳,中丸落地。不是也能表达作者的良苦用心吗?还有;螳臂挡车自不量力,那是一种英雄大无畏精神,然而古人也会曲意。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历史就这样无情地选择了它,没有控辩机会,于是它们就选择了沉默。是因为螳螂长的丑吗?是的,它没有蝉的美鸣,黄雀的丽翎,但必竟是大自然付予的一种生命,一个物种,摒弃前嫌,放弃杀戮,和谐相处,才最为根本。倘若没有螳螂的丑,那么怎能彰显蝉与黄雀的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