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怀念山老鼠

怀念山老鼠

2013-10-13 13:47 作者:林涛 阅读量:3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山老鼠是我所见过的鼠辈家族中最为健硕的一支,体形一般有普通家鼠的两倍大。

山老鼠全身皮毛呈棕黑色,油光水滑,全然不是家鼠那副毛色干黄、邋遢猥琐的样子。它静卧草丛时,警惕地瞪着一双狡黠的眼睛,腮边两排长长的胡须节奏极快地前后摆动,身体其余部分则纹丝不动,使你根本感知不出它的存在。而一旦动起来,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倏地一闪,只在你眼前划过一道光影便逃遁了。然而,石山易移,本性难改,老鼠毕竟就是老鼠,鬼鬼祟祟,昼伏夜出的鼠性是总也改不掉的。是故,平日里极难看到山老鼠的影子。

秋天一来,山老鼠的活动极为频繁,大白天常常同我们撞个照面,彼此来脚急刹,待我们反应过来想寻块石头吓吓它时,它紧急掉头,一溜烟便无影无踪了。生存的本能告诉它,寒冬马上就到,务必赶紧在秋日里把过冬的口粮储藏好。作为过冬的储备物资,那些易腐的水果是不行的,只能饱一时的口福。只有尖栗、板栗、核桃之类的坚果才是最佳选择。而这些东西,同样是山里孩子孜孜以求的美味。各自为了填饱一张肚皮,就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动物的天性往往比人更精明,有时,我们在某一个人迹罕至的角落发现一片野果树,满以为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兴致勃勃地走近一看,满地都是山老鼠工作过的印记。愤愤不平中,我们就会展开报复行动,采用釜底抽薪的战略,直捣敌人的老巢。我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四处搜寻山老鼠安身立命的洞穴。一旦找着了,就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意外斩获。我们沿着鼠洞用铁锄往前挖,一不留神,惊恐万分的一只山老鼠嗖地一声从洞中蹿出来,像一支飞箭,从你的胯下逃走了。挖到洞子尽头,十有八九会有一个小小的野果仓库,一大堆现成的新鲜坚果油光发亮,只管拿过袋子,一捧一捧地去装好了。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经验丰富的山老鼠,它们选择穿山甲或竹根鼠废弃的洞穴来居家,那些四通八达又长又深的地洞,就会使我们一筹莫展,劳而无功。

秋冬之交,山里的各种野果被人和动物瓜分殆尽。这时候,所有野物都长得膘肥体壮,是捕猎的最佳时机。胖乎乎的果子狸成天趴在树桠上睡懒觉,又经常在睡梦中从树上一骨碌掉下来,如果运气好,刚好在它摔晕的那一刻及时赶到,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活捉它。山径小道上,处处是大大小小的铁夹子和五花八门的套索。白天黑夜里,形形色色的野味不断落入我们设下的圈套。当然,山老鼠也不能幸免,一个一个吱吱哀叫着被我们猎获。

捕获山老鼠,还有一种专门的手段——放塌板。制作塌板的材料及方法都十分简单:割一截一米来长的野葛藤,葛藤的中段紧紧捆扎一粒新鲜桐籽。将一端扎紧在一根半米长的木棍中间,另一端则扎紧在一根半米长的树丫的丫口间。然后,找一块重约五六十斤且一面较为平整的石板,把石板的一端卡住木棍后再扶起另一端,使石板平整的一面朝下,与地面形成45度左右的夹角,用树丫作支撑杆,葛藤穿过石板中央的平衡位置承受着整块石板。这样,一个塌板就安放好了。其原理与用蔑筛子罩麻雀,颇有几分类似。山老鼠为了得到这粒桐子,必须沿着葛藤爬上去,再慢慢啃噬捆扎桐籽的葛藤。被咬坏的葛藤承受不住石板的重量,便会突然绷断,失去支撑的石板瞬间倒塌,山老鼠便少有逃生的机会了。

有一天早晨,我去巡查塌板。远远就看到一条黑黑的尾巴露在石板外面,我顿时一惊,以为是压住一条大蛇了,战战兢兢,仔仔细细看了又看,半天都不敢拢边。待确定是山老鼠后,马上又十分惊喜。小心翼翼地掀开石板,果然看见一只又大又肥的山老鼠。拿回家一称,哇,居然重达二斤多!

我们用一根细蔑片把鼠肉串起来,挂在火炕上,冬天里就有香脆可口的下饭菜了。把鼠皮晾干,然后填充谷壳和糠麸,制作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老鼠标本是很有趣的玩具。有时,我偷偷地把它放在女同学的课桌里,上课时,那个倒霉的家伙伸手一摸,突然摸到一个毛茸茸的大老鼠,吓得魂飞魄散,尖喊尖叫。有时,趁前排的一个同学起立后坐下时,我飞快地把它放到他的凳子上,突然一屁股坐上一个老鼠,吓得他弹起老高,好像屁股上安了一根好大的弹簧。这些恶作剧顿时引起哄堂大笑,使课堂秩序大乱。为此,我常常被老师罚站,甚至写检讨。可是,当时对我来讲,这玩意确实有挡不住的诱惑,我屡教不改,乐此不疲,让那个年轻漂亮的班主任伤透脑筋。

家乡的林子里,零零星星有许多平地突起的大石块,样子千奇百怪。有的呈俯卧状,与地面形成一个夹角,造就一方可以避风遮雨的小天地,人们称之为岩屋。岩屋下面的乱石窝里,有好些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石洞。这些洞子是山老鼠的乐园,也是我们放塌板的理想场所。一年四季,岩屋四周总是被我们蹭得溜光溜光的。这一座座岩屋,像一个个微型档案馆,珍藏着我们快乐童年的影像记录。而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也都贵气了,大人们担心毒蛇蜈蚣伤着孩子,是不轻易放孩子们去山林里玩的。曾经十分热闹的岩屋,一个个都荒废了。不知不觉,山老鼠悄然走出了山里孩子的生活圈子。诚然,这是一桩好事,更是一桩幸事。

在我们的童年,在那清汤寡水的日子,山老鼠就这样用生命作代价给予我们以营养和快乐。而我们又何尝有过半点的悲悯和感激。每每怀想起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愧疚与不安。我时常这样想:当初,山老鼠在我们的暗算中,不得不失去家园乃至生命时,眼里会不会噙满了泪水?我们一步一步从苦难中走过来,回望过去,是否当在心灵的一隅,真诚地为那些逝去的小生命竖一块慰灵碑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怀念山老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