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小荷已露尖尖角
十六、小荷已露尖尖角
妈妈从小就喜欢朱自清的文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啊,儿子你们的成长不正像春天的脚步,很快都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了,马上就要步入初中阶段。生机勃勃的春天不正是令人无限神往……每当妈妈欣欣然地张开眼睛,突然觉得你们长大了,偶尔有人向我问“你儿子多大了”的时候,我总要迟疑个三四秒才能说出你们的年龄,这还是在你们不在跟前的时候,若你们在跟前几乎每次都不顾我这三四秒的辛苦思考而毫不留情的指出我的错误:“妈妈,你说错了!我们都十一岁了!”你们总要在我说的岁数基础上再加上个一,那语气里老大的不愿意。孩子总是希望着自己已经长大了。很长时间你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把你们的年龄说小一岁,其实我一直说的是周岁。因为我一直觉得儿子小。也觉得自己还是年轻。而最让妈妈想不到的是,跟你们在一起,妈妈居然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以往,这安全感是来自你们的爸爸,而如今在你爸爸不回家的夜晚,只要有你们俩家伙在家陪着妈妈,有你们俩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有时听到你们含义深刻的聊天语言,妈妈的心里就真的觉得你们长大了,有学问了,妈妈不必把房门卧室门都上锁,妈妈知道你们会保护妈妈,而妈妈是那么的渴望受到你们的保护!你们的聪明让妈妈懂得知识的可贵,于是给妈妈提供了充电和学习的机缘。妈妈有种“自恋”,一向认为自己教子有方,很自豪的夸耀你们能画出一副好画,在小家伙的画去参加了全市的比赛,你的画挂在了你们学校供大家展览:大家伙的书法比赛在全校荣获第二名,能写出一手比妈妈好得多的字,妈妈教育你们写字要端正,做人要端正。并且你们的才气是活泼的。有时,妈妈实在想不明白,你们的小小脑袋里是如何装进去这么多东西的。而让妈妈最自豪的还是你们的好奇心,天天“为什么”不离嘴,妈妈回答不出来就吵着要买本《十万个为什么》。
我突然惊讶于儿子的成长,突然惊讶于儿子向我提出这么有份量的“为什么”。儿子,你们真的长大了,总有一天,妈妈会在你们的渊博的知识面前,成为一个“小学生”的,一如今天的你们,该是妈妈向你们提出无数的“为什么”了。孩子,这就是妈妈的心愿。妈妈仿佛已经看到了队旗下的你们长成了一名英俊,睿智、友爱的青年,正如你们的名字一样。牢记妈妈的祈盼,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你们的语文成绩也算不错。在写作方面发挥得还算是淋漓尽致,生动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很是了得。你们还常常高兴的说:“妈妈,我的作文被老师拿到班上当作范文读了,好高兴啊”。至于数学方面,你们曾一直对妈妈抱怀疑态度,因为妈妈数学不是很好。从你们读一年级到现在,妈妈几乎很少辅导你们数学,也确实对那些数学题犯晕,大概是妈妈上学时留下的“恐数”后遗症吧!你们一直认为妈妈数学不行,遇到不会的题了,妈妈硬着头皮说我看看,你们会流露出一脸的不屑!你们不屑,妈妈就不讲,爱问谁问谁去,我还省得动脑了呢!不过,妈妈觉得总不照看你们的数学,好像有损妈妈在你们心里的“光辉”形象。呵呵!一次,妈妈一跺脚真就给你们破解了一道难题,你们眼睛瞪得大大的,异口同声地说:“老妈,你真行啊,挺聪明啊!”这回也换作妈妈一脸不屑了,“那你们看,你们以为你老妈是真的有‘恐数’症吗?”
有一次你们俩不知什么原因吵了起来了,妈妈好好给你们解释,编些你们感兴趣的生活小故事,以启发你们“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并且树立团结就是力量的观念。讲完后让你们俩一同去学校,谁知你们一路上吵着去。放学回来时小家伙说哥哥叫他们班的同学打你,还撕毁了你的本子。当时我就安慰你、等哥哥回来问明情况。一会大家伙回来拿着一本新的本子往弟弟面前一扔。我赶紧问:这是怎么回事时,大家伙说:“我听他们说我班的同学打了弟弟,还说撕毁了弟弟的本子,所以我就去找他算账,搞了他两拳而且还叫他赔弟弟本子,谁叫他欺负我弟弟”。当时妈妈听了真是哭笑不得,骂又不能,你们这两个臭小子还有团队精神。真是自家的兄弟自己欺负可不允许别人欺负的道理了。
我一直赞赏自己生的孩子由自己带,从小自己教育,自己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那些生下来就丢给爷爷奶奶管教的孩子总体来说没有自己亲生父母带的好。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每种变化都蕴藏着不同的特性。对于孩子来说,要想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需要每天去观察孩子,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以便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据此创造出一套适合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只有母亲才能了解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孩子最喜欢什么等等。遵循公公的一句俗语:“婆婆生子婆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