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四十一、“温馨之家”须珍惜

四十一、“温馨之家”须珍惜

2013-10-14 03:35 作者:杏林听音 阅读量:2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是最喜庆的节日,是全家团圆的好日子。2008,对中国而言,有悲有喜,悲的是南方雪灾刚过、四川地震的大灾又临;喜的是国人众志成城,战胜了大灾大难,神七上天,彰显国人冲天意志,北京奥运,震撼世界,扬眉吐气。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是回农村爷爷奶奶家(大伯一家,他们三个孩子二男一女,二伯一家他们也三个孩子二女一男,我们一家四口)一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围坐在一张大园桌上吃着大伯母,二伯母做的可口饭菜,尽情享受“家的氛围”。一家人说说笑笑,特别你们兄弟姐妹们给爷爷奶奶的敬酒碰杯声,声声悦耳,祝福语,句句顺听。过了今天就是牛年了,希望在牛年里你们越来越牛,考上牛一点的大学,温馨餐桌上、浓浓亲情中、寄托着全家人的厚望和祝福。

在这响彻华夏大地震耳欲聋的阵阵鞭炮声和声声悦耳充满温馨的祝福声里,妈妈内心却是绪思万千、百感交集,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却又是那样的陌生。温馨烂漫的年味中却隐藏着暗流。对已经以“为了家庭与孩子”的名义偷偷与妈妈办理了离婚的那位“爸爸”更有一股莫名的惆怅,一种不祥的预感时时从心底冒出来。我拼命用对往昔的甜蜜回忆压住那种预感,企图把它从我的心灵深处赶出去!

这“家的氛围”无非是一种每个家庭成员都熟悉的生活常态和生活方式而已。我们家的这个氛围,说来话长,自从妈妈走进这个蓝氏大家庭,就一直努力支撑着这个家的氛围,一直在默默地维持着这个家的运转的氛围。家和万事兴!儿子,这么多年来,妈妈对我们这个家,特别是这个家的氛围,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特殊的感受。

还得从爸爸妈妈结婚谈起。妈妈嫁给爸爸的第二天你们家就大闹天宫,兄弟打架,父子成仇。主要原因就是那时生活困难,家里的生活来源就只有那么一点点微薄的工资。爸爸结婚得花钱,爷爷的意思是不要办婚礼,要爸爸不声不响的带妈妈远走高飞。可爸爸妈妈不会这样做,这样做太不礼貌,对不起外公外婆。爷爷说道你爸爸没本事,有本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把媳妇领回家。可你爸爸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口难开。可见得这样的教子方法……爷爷是长辈,爸爸妈妈能说什么呢?其实这件事的始因完全是你爷爷这个一家之主管理不当,这个家一直勾心斗角也是你爷爷没有当好这个家。

大伯,大伯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可他们做起事来比较公正,知道什么事该怎么做。二伯二伯母就不作声,家里的事不论好事还是坏事,他们都不管,也不说谁对谁错,也许他们这种人叫做“聪明”或者叫“老好人”,说实在话妈妈可不喜欢这样的人,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人站出来评判个对错,这个家会成什么家?会有和谐的家庭吗?

为着爸爸妈妈结婚的事闹得全家不愉快,后来,我叫大伯,大伯母,他们都不回应。面对这种状况,妈妈抱定了一个宗旨:管他们什么仇,反正我没有得罪他们,不回应我也像不记仇恨的小孩子一样地天天叫:“大哥,你回来了?大嫂你去哪儿呀?”我对他们的孩子也是百般的疼爱。(也就是你们的哥哥姐姐,现在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了,两个姐姐还出嫁了)我都毫无怨言的日复一日地和他们打着不同样的招呼。就这样我的真诚终于感动了兄弟妯娌们,也深深地感动了公公婆婆,你奶奶还亲自说道大伯母:“你弟媳叫你们,你们不回应是你们不对,人家又没有得罪你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计较了。也许这就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但我就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儿子,妈妈和爸爸走到一起,为这个大家庭维系着家的氛围,妈妈为的就是要你们团结,家和才能万事兴,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优良美德要永远传承下去,为你们的成长也为这家的氛围增添新的活力。家是爱的港湾,是休闲的摇篮。是你们成长的榜样。有了小家才有大家,如果一个家庭都不能处理好,又怎能处理好大事呢?古人说:“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齐家,如何奢谈治国平天下?!妈妈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但过去了就不能太过计较。爷爷奶奶有他们的道理,伯父伯母也有他们的理由。总之一家有血缘关系的人,打断骨头也还连着筋呢!一个人在家庭中都不能吃一点小亏,那你将来走上社会怎么做人?特别是你们都是男孩子将来要创大业,做大事。儿子,要记住:“吃亏是福。”

妈妈为了维系我们这个家庭的氛围,不知费了多大力,也不知操了多少心,暗中流过多少泪,说实在的要维持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也是不容易的。多少人为这氛围苦苦求索,魂牵梦绕;又有多少人只为这氛围而苦心经营,勉强支撑呢?可是,现在、以后,这个家庭还能维系以往那份团结、那份和谐和那份亲情吗?妈妈心中时时为此提心吊胆,时时为此黯然神伤!

可不管以后结局如何,妈妈还是不允许你们为家庭氛围而“勉强”支撑,而是要好好相处,不过你们还是不错,兄弟姐妹间相处得很好。不但你们几个更亲的堂兄弟姐妹要相处好,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要相处得更好,要为我们这个家,这个村寨增光添彩。你爷爷七兄弟,你们这辈的同龄人有二十多个人,这次过年听说你们还建了一个“希望家族”的QQ群呢!你们是“希”字辈,来个希望家族,我觉得这名取得很好,很有意境。人人都夸我们家风水好,出了那么多大学生。有点吹牛了,哈哈!确实不错,已经高中毕业了的基本上都考上大学,大部分都上了二本线,还有两个哥哥还是研究生呢。对于一个农村的大家庭来说,确实值得骄傲。

儿子,世间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正如那两个成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是,世间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能改变的,那就是亲情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也许你们还不懂,但等你们慢慢长大,出了社会参加工作你们会越来越理解的。

现在看到我们家乡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老家,马路与村庄之间,就靠着一条坑坑洼洼的基耕道,扭扭曲曲地延伸着。还有一座最古老、最正宗的木头搭建的横板桥,一摇三晃,“吱呀”作响,走上桥去便摇晃着让人害怕,汽车根本没办法进村,家乡的农民要买一包肥料或者其它什么笨重的东西,都是用那载重自行车跌跌撞撞的驼。

我和你们爸爸谈恋爱时,第一次去你们家,清楚的记得,要经过一段田野,在妈妈的记忆里根本不是路就是农民们从田里挖起的泥巴筑成的田埂,那时正值春季、刚刚插好早稻秧苗。田野里满是水和禾苗,倒有些稚嫩的绿意,那泥土是受了春雨的滋润,变得软软的。脚踩下去,倒要陷进去几寸深。自行车的轮胎压过去,便见得一条细细的,深深的辙。田埂小,泥土滑,就像踩钢丝一样,手上还要扶个自行车,自行车只能一个轮子落地,另一个轮子要用手提着,因为田埂很小。有时田埂潮湿时还要把自行车扛在肩上。颤颤咧咧地挪步走过这田埂道。只可怜了那白嫩的脚板上,裹满了泥。

到了你们家——赤土乡富田村大塘凹。妈妈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心里在滴咕着:“怎么去你们家那么难走啊”!当时你们爷爷笑容可掬地说:“这环境呀,会变的”。你们家一家人都很热情的接待了妈妈。都很自信的告诉妈妈,环境很快就会变……

果真如此,不到一年的时间,那田埂就变成了一条十几米宽的大马路了,记得那座横板桥也在几年功夫中造成了水泥桥。

现如今我们的老家,可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新气象。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老家成了我们这少数民族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两栋并排整齐的房子,有上厅下厅,厅的左右各有八间单间,一栋一排有十六间单间,地面全是水泥铺就,就像一条城里干净的街道。里面住的人全是我们家曾祖辈传下来的兄弟妯娌们。现在搞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的墙壁都粉刷得如汉白玉一般,各家各户的屋顶上还嵌了个吉祥物,远远望去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到了晚上还闪烁着圣洁的光,看上去够气派的,可真不像是农村啊!

到了秋季收获的时候,日子是那么短,黑的那么早,疲劳的妯娌们总会延长一天的劳作时间,摸着黑回家也能看清路了,不是以前的坑坑洼洼,在地里多干点活也无所谓了。天黑摸索着回到这大院里,大家都能听见收拾工具的声音。妯娌们谁也不愿意比别人少干点活,可见在这平凡的劳作中也有不平凡的竞争。

夏秋季节热的坐不住时,妯娌们常喜欢端上碗,三家两户的围坐在巷子里拿把手摇扇子扇着凉风,伯伯婶婶们还会有趣的念着很古老的打油诗:“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有人问我借,请到今年冬。”甚至有的妯娌更野,她们端上大碗或拿个缸子,盛得满满一碗白米饭,大老远的吃着去窜们,大家嘻嘻哈哈地谈笑着。

新农村建设后我们家门口还建了一个大篮球场,小朋友一放学了就在那打球,收获季节里妯娌们还在场上晒谷子。篮球场的左边现在还弄了好多小孩子玩的秋千啊!木马呀,跷跷板啊,还有大人锻炼的单杠双杠,扭腰的等等。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老家这淡淡的炊烟味是那么亲切,泥土和田园似乎没有了以往在我头脑根深蒂固的芬芳了。农药味化肥味驱散了正宗的田园味,现在的田野被规划得平平整整,绿色无垠。乡间小路变得越来越宽,还有那铺垫着石头红砖的步行休闲小道,很难听见过去那种用自行车驼东西的农民的脚步声了。现在汽车已经通往家家户户门口……

这就是你们根深蒂固的老家。

相关文章关键词

《四十一、“温馨之家”须珍惜》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