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完这部《成长记录》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放下了一块千斤巨石,二十年的人生经历,培养孩子的甜酸苦辣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感觉心里舒服了很多,也轻松了很多。“儿子的成长”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字眼,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磕磕绊绊、一次次蜕变的痛苦与纠结,更充满无限的希望。不经意间轧上了一个又一个的脚印,真可谓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我很庆幸自己记录下了儿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记录下了我的情感历程,记录下了我眼中的世界;记录下了我身边的人;记录下了我的坎坷人生;记录下了我的所思所想;用我的笔开拓出更宽广的世界。
婚后二十年坎坷的人生路上,无处不留下我们母子三人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儿子们陪我度过了二十年喜怒哀乐的时光。在儿子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暇想。儿子们的哭哭笑笑,我人生路上的懵懵懂懂,我对生活的奇思异想,还有儿子们小时候的“英雄事迹”,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的足迹,我记载;我的生活,我热爱;我写作,我快乐!
希望我这些生活感悟能给人们留下一个善良聪惠的母亲的形象,让她的形象和故事激励着那些为了生活,为了儿女们成才的天下父母们。我至今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没有掉过泪,泪是懦夫、是无能的表现。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和共鸣,则是我莫大的欣慰。
我——一个平凡的医生,陪伴着一双帅气的、懂事的、孝顺的儿子蹒跚着走过了他们来到世界上的最初一段路程,我感到很知足、很快乐、很开心、很幸福、很富有。虽然儿子们还在上大学,还没有走上社会,还没有参加工作,以后的路程还很长很长,但从他们小时候的行为举止我可以相信:脱离了母亲的搀扶、呵护的他们,会走好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一个好的前途的。在母亲的期盼中蹒跚走过的这一程将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教育孩子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最关心的话题,我的孩子从襁褓中婴儿长大成人,他们的人生最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除了先天的资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教育又分为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人生的轨迹主要就是这四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天生愚笨的人,如果他能奋发不息,又得到好的教育,将来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一个天资聪慧的人,就算放在好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如果他在面对社会上不良诱惑而不能自持,也会走向堕落的深渊。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缺少关爱的家庭,他很难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不健全的人格会成为他一生发展的牵绊。作为人之父母,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风气的堕落,无法改变黄色暴力等网络信息不受控制泛滥的现状,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聪明的,勇敢的,豁达的,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缔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即便我们无法证明我们的祖上出过多少个宰相多少个进士,我们也能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一种“书香门第”的环境,让孩子一生下来就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为孩子选择一种让他最有可能成才的教育方式,真正优质的教育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强大的心灵而对社会环境里种种歪风邪气具备良好的免疫力。当更多的人选择了正确的教育之道,人心就会恢复,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改良,所以,教育既是改变人的事业,也是改造社会的根本之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感觉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日渐贫乏,于是,人心开始普遍呼唤重新找回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家园,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既新潮又古老的新兴教育方式——现代私塾教育开始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说新潮,是因为它是近几年在中国大地重新兴起的一种以中华5000年传统经典为主要教材的教育方式,说古老,是因为它在自1911年民国第一任教育总账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广泛的存在于神州大地上,历朝历代培养出来的人才灿若星辰。所谓私塾教育,就是在儿童最佳的学习时期,用最有价值的教材,去培养最优秀的人才。私塾教育,在中国消失了快一个世纪之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正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了,社会道德却堕落了,学生分数提高了,品德却下降了”这一最大的社会现实而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可以说,它是一种最能反映现实需要,最贴近时代脉搏的教育方式。当然,在整个教育体系里,它和现行的义务教育不构成任何冲突,并不是说有了私塾教育,义务教育就可以取消了。义务教育作为一种靠全国人民纳税支撑起来的教育,他只能是一种最低的教育,只能满足最低的,普遍的社会教育需求,对于学生,他的资源主要倾向于中间层次而忽略两头,它培养的大量的技术类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私塾教育只是为一部分对教育有更高需求,期待自己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家庭一个更有价值的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