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上学的孩子
这是在11月1号之前,几乎每一个上学日我都能够看到的一个画面,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每天早上牵着一个比他小一两岁的小女孩,两个人各自背着书包,一起上学堂。后来,单位作息时间调整,更换了行车路线,便没有再见过这两个手牵着手一起上学堂的孩子。
住所的附近,有一所小学,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茶园山小学”,每次经过这个小学门口,便会想起曾就读过的小学后山那片茶园,山茶籽熟了的季节,老师便组织学生上山采茶籽,热火朝天好不热闹,遗憾的是,如今村小学被兼并,曾经的母校,已不复存在。
学校在住宅片区的对面,作为主干道的大马路被围栏隔着,要到对面去只能绕一个大圈,从红路灯口过去。为了节省时间,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每天学校上下课的时间点,校门口的栅栏处都会开一个路口,由两个协管员叔叔阿姨协调秩序,保护学生过马路。
这也许是中国大城市交通的一种常态,明明有红绿灯,明明有指向牌,可是交通要道上还是需要人员指挥交通,甚至于如此这般还是无法阻止部分人群横穿马路恶意闯红灯的行为。所以每每看到明明红灯路上还有呼啸而过的大车小车,甚至于行车者是年轻的父亲母亲,而车后座,坐着的是他们尚年幼的孩子,更有甚者,当年幼的孩子提醒“红灯停绿灯行”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没关系,你看,现在没车,我们赶时间”。便心生常常惶恐,也常常怀疑,这样的父母榜样和家庭教育,如何在孩子心中骄傲立足?
每天早上,都是这一片的热闹时刻,送孩子上学的父母比小孩人数还多,从小区走到站点的一路上,身边都是送孩子上学的父母,有的穿着拖鞋有的背着公文包,就像是人间百态的一个缩影。父母们一边走着一边给自家孩子叮嘱着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友爱同学,要好好学习,要多参加锻炼。
当然,也有时候会听见孩子向自己的父母抱怨,班上的某某又欺负他了,有些父母会说:“那你有没有惹他不高兴呢?是不是你有错在先呢?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可不是好孩子。在班上要跟同学做好朋友才是好孩子”也有些父母会说:“他欺负你你就揍他,回来告诉妈妈,妈妈找老师理论去,看他还敢不敢欺负你。”
我想,两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心态,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许会有所差别的吧。
走到马路边把孩子交给老师以后,因爱子心切总是不放心,还不舍地隔空叮嘱着一些小孩早已听不到的话。
而上班族,便是沾了这些孩子们的光,少绕一段路,可以跟着他们,在协管员阿姨的保护下,安全到达目的地。每次混杂在这些背着小书包的孩子中,走过马路,心里总是觉得特别踏实。
和其他孩子每天都是父母接送不同,每天看到的这两个孩子,小男孩大概比小女孩大两岁的样子,自己背着书包,小男孩牵着小女孩的手,有时候因为贪玩,会在路上逗留,有时是蹲下来捡地上他们觉着好玩的东西,有时候赶时间了小男孩帮小女孩提着书包拖着她走。
只是,至今为止,我都没有弄清楚,他们是不是兄妹,因为在现今计划生育政策下,基本已经没有这样年龄差的兄妹了,这些00后的孩子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独苗。他们是小皇帝小太阳小公主,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常常一个人跟洋娃娃对话,一个人玩机器人。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兄妹,至少那份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感情,跟兄妹一样。时常都有身边的朋友说,有个哥哥或者姐姐的感觉真好,有人保护。对于这个小女孩而言,这样一个大哥哥,应该是她这上学路上的保护伞了吧。所以好几次在路上跟他们玩耍,都没有问他们是不是兄妹。
每次走在他们身后,看着两个小身影,便开始怀念自己上幼儿园时候的光景,那时候,是邻居家姐姐每天牵着我上学。那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父母接送的习惯,都是一群孩子每天早上背着书包提着饭盒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到学校去,那时候的我们,从来不知道,大城市的路上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车这么多的红路灯,更不知道当我们长大走进这个陌生的世界,会这样不适应这里的百态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