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漫谈人生之情爱

漫谈人生之情爱

2013-10-15 05:52 作者:侠女 阅读量:30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过去的可以忘记,过去的也是不能忘记。

阳光明媚的日子,阴雨的日子,我心为得失起伏跌宕,为爱情百感交集。

有时想,人生真是一场戏,像一种必然的组合,今天好,明天分离,有缘有根,又会自消自灭。佛家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色即是空”“无执”,大概就是看透了人生的终了归宿,给人世间爱欲情仇的人以提示警醒吧。

人很奇怪,纵观人的一生,孩提时代,像春天的幼苗一样,发自泥土中,很少尘埃的侵染,即使生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也保留童真的本性。长大了,面对大人们各种角色,在迷雾中求索,有的洗练,挺拔而出,有的沉迷,随波逐流;有的毫无知觉,不知活着为何?人生苦,苦在哪里?不是苦在生老病死,是苦在没有方向,不知所云,是苦在心灵的空乏和缺失。

人之为人,因为人性。人性有两面,既有善又有恶,人若旁观见可怜之人会生怜悯之心,但若对面的人与自己的利益相触,便生争斗之心,以自己利益囊括一切,横扫一切,把幸福快乐凌驾于他人之上。

心是人最柔软的地方,当人有爱的时候,善念俱生,很多人对官场、财富淡若青烟,对爱情却视若生命。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法,是人为的规范。目不斜视,不生非分之心,对志同道合的美丽异性不生情,我不相信,如果有,那是天上的神仙,人间的佛。爱欲是人的本性,没有性爱,没有爱的体验,枉活一世。如果老天给我们出一道难题,你或要情爱中途毁灭,或对人世情爱无动于衷可终至老年,那很多人宁愿粉身碎骨也要选择情爱。由此理解了为什么西藏活佛仓央嘉措雪夜与佳人约会,那是因为“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这毫不掩饰的真实,可能在当时的社会大逆不道,备受责难,但几百年以后,人们不能不为他追求爱情不惜生命不要权贵而动容震撼,这是真实生命的诉求。

最不喜欢伪君子,为世间所有高尚的名称加于一身不遗余力,刻意目不斜视,心无旁逸,而不是本真之心。世间公正曲直自有定论,此同财富功名一样也乃身外之物。生命于我们多么美好,不要为博得公众的名声浪费了我们真实的生命,其实,失去自己的本心,你已不复存在。

但活出真实的生命绝不是率性,人之所以区别其它,在人的理性。如果你有了真心相爱的人,如果你有了深爱你的妻子或丈夫,共守的一颦一笑充满生机,如果你有了天伦之乐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在外来的诱惑面前止步?人不可没有欲望,但千万不可无限放大欲望,欲是苦海,欲是深渊,它毁掉了多少豪杰之士、人间奇才。

常常想起海尔的总裁张瑞敏挂在墙上的座右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诗经》里的句子,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人生深刻的警醒和总结。人在得意处,总把自己想得很大,巅峰之处无处不是凶险,风口浪尖上最容易翻船,但人在其中,有几人有如此清醒的理智和智慧呢?佩服张瑞敏,能把企业做到国外,一步一个脚印,这一切源于爱,是有自身又超自身的爱,爱家人,爱员工,爱国人,爱国家,他不论做了多大的贡献也不居功自傲,而是清醒认识自己;不论身居何位,依然不忘记危险,这就是企业不断做强做大的根本原因。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无本一物,何待于齐?”心里没有杂念,有何必要去观心呢?时间万物原本一体,何必有人再统归一体呢?原因是我们杂念太多,欲望不穷,妨碍了我们心中的大道,才要重新整理。

“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我们求静,往往寻找僻静之处,其实在你寻求静的时候,恰恰映照你心的矛盾和不静,心静可在喧嚣处物我两忘。

“我不回避我的心,在我可认知的范围里,我也会犯错误,但我心是善良的,生活是真实的,我不完美,却不失美丽。”也许你终其一生仍然不完美,仍然自私,甚至有时陷入迷雾。那也不要紧,从善向美,不失真实,务求真实,就是你完美人生的句号。

正因为人的不完美,也因为生命本身的欲求,人终其一生修养自己,以求完美人生不是虚伪的装饰,而是生命更高处的真实再现。

相关文章关键词

《漫谈人生之情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