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2013-10-24 05:21 作者:波波楚人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过重阳最令人遐意的就是食蟹赏菊。古人有诗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晋代隐士毕卓曾有诗写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螫,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可见前人对在重阳节赏菊食蟹是津津乐道的。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食罢月饼,今又重阳。

不知重阳节起于何代。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户乙],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后来,登高已渐失避灾之意,历代骚人墨客溢彩增辉,多在重阳节饮酒赋诗,抒写际遇,感怀寄情,极尽风流韵事。

南朝(陈)江总的五言古韵,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脍炙人口,我说此诗是天涯游子击节长吟的千古绝唱,毫不为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更是情景交融,幽细凄清,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读来令人顿生无限悲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然,更多的诗人是抒写赏菊饮酒,如陶渊明的“秋菊有佳色”,刘禹锡的“家家菊尽黄”,王十朋的“秋去菊方好,天寒花自香”,更有孟浩然的期待“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文人风流岂可胜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美好的传统节日,自1989年,又被定为老人节,“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寓“幸福长寿”之祝愿,真是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重阳节又有了新意,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这也可算是时代在进步吧。

今天,值此重阳佳节,我衷心祝愿所有的朋友久久幸福!我衷心祝愿老年朋友健康长寿!

好相处

相关文章关键词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