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的乐趣
总觉得我们小时候可比现在的孩子自由幸福的多,现在的孩子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是笼中的小鸟,光那肩头的书包,就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少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我们小时候,除非到学校,别的时间包括假期,几乎没多少作业,哪怕是干农活,也有很多的欢乐时光可供自己享受的。尤其假期里,即使干活,也充满了乐趣,最难忘的要说还是暑假放牧的生活了。
早晨吃过饭,就背上干粮和水,骑着骡子或者毛驴出发了,当然那不是孤军作战,而是前一天晚上就约好了伙伴的,出了家门,早就汇合成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山里进发。在路上,还可以比赛,看谁的牲口跑得快。不过我家的土黄骡子总是跑不到前面,但别人也会羡慕我的,因为土黄骡子脾气好,不会踢人,也不会把人甩下来,要知道别的小伙伴可吃了不少苦头的,有的被牲口甩下来,鼻青脸肿;有的被踢得直不起腰来。
到了山上,就开始分工,谁看牲口,谁拾柴,谁割草,各司其职。等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尤其就是把牲口的夜草准备好之后,就开始做小孩子喜欢的事情。要知道,马无夜草不肥,夜草是无论如何也要准备充足的,要是两手空空回去,那是交不了差的。大多情况下,现实掏小鸟。山里大多是鸽子、火焰梢、山雀等。火焰梢就像一团火,忽忽飘荡,它的窝一般坐在别的鸟的洞口。鸽子不好掏,它的窝在半山崖,除非用绳子把人吊下去,但那样很危险。山雀的洞一般在半山崖,只要有一个人下面做支点,另一个人踩在他的肩上就可以够着,但洞比较深,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绾的小网放进洞口,细绳拴上钉子,钉在山崖上,山雀比较老实,一进洞口,就被网住了。大多情况下,捉来的鸟玩上一阵,兴趣过了也就放开了。还可以找斑鸠,它的窝在隐蔽的芨芨草或者灌木中,不容易发现。有时看见一二十只小斑鸠,但它们转眼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因为它们的颜色和土的颜色相似,藏起来不容易发现。要是找到它的蛋,那可是烧着吃的佳肴,一窝就有十多个蛋,谁都可以尝鲜。烧鸟蛋的时候,先是活上一团泥,均匀地涂在蛋上,把蛋裹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到火里,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早已清香四散,大家抢着伸手。没有鸟蛋可掏的时候,也从家里偷鸡蛋来烧。
野兔是大家向往的,但几乎捉不到。我们分散开来,展开大扫荡,但野兔总是在脚下被惊醒,它一跃而起,我们赶快追,它跑一段,停一会,不管我们怎样气喘吁吁,也追不上它。于是惊动了野兔的人很懊悔,怪自己没仔细,让它从脚下溜了。其实仔细也是没用的,野兔的毛色也和黄土、芨芨草的相似,它趴在芨芨草中睡觉,不容易发现的。即使发现了,它也被脚步声惊醒,而它奔跑的速度,就像离弦的箭。不管是斑鸠还是野兔,它们的毛色也是为了生存,那种保护色也是进化的结果吧。虽然追不到,但那种追的过程,还是充满了刺激的。对大家来说,回去能够吹一吹追兔子的情景,就够炫耀半天的了。
掏鸟、找斑鸠、追兔子已经折腾得筋疲力尽,那就“加餐”吧。山上多的是柴草,不一会就是一大堆。要是烧青粮食,也就是已经饱满但还没黄的麦子,就需要一大堆柴草,专门拔麦子的人,抱了一捆黄绿相间的麦子,每人分一股,把麦穗架到火上烧,等麦穗上的麦芒烧完,麦穗变黑的时候,那种清香就扑鼻而来。大伙顾不上烫手,几乎是火中取栗,拾起几颗麦穗,放到手心就揉,揉几下,“噗噗”吹了麦壳,翡翠般的麦粒丢进嘴里,嚼一口,回味悠长。烧豆子用不了柴草,豆秧就是燃料,这使我想起小时候父亲讲的“煮豆燃豆萁”的故事和诗句来。点燃豆秧,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是在放鞭炮。豆荚在烈火中爆裂,一不小心,一颗豆子就像子弹一样,打在额头,虽然疼得呲牙咧嘴,但吃豆子的兴趣丝毫不减。豆子被烧得酥软清香,它不像麦子,还要揉,只要从灰里拣出来,就直接丢进嘴里,咯嘣咯嘣,嚼得牙根发酸。吃完了,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他,一个笑一个,变成了乌鸦,其实正如人们说的“鹰雀不要笑乌鸦,乌鸦长着黑爪爪”,谁的手、脸、嘴都变得乌黑,汗水流下来,一擦,都变成了大花脸,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烧土豆也很有趣。土豆是来的时候偷偷带的,谁都在口袋里藏几颗,就足够了。不过烧土豆的程序和时间要比烧豆子麦子多。先是用镰刀或者铲子,挖一个锅台样的土台,或者用土块垒一个碉堡一样的土包,然后在里面放柴草烧,还有干驴粪,要用很多的柴草和驴粪,不然烧不熟的。等土台或者土包烧得里里外外通红的时候,赶忙把土豆放进去,然后大伙齐心协力把土台土包踏了,外面还要围上土,围得严严实实,要不然会把里面的热气放了。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趴在土堆周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土堆,听着土豆在里面“哧哧”地冒着热气,·要是谁急着要扒开土看看熟了没,就会遭到大家的呵斥,因为扒开后没熟的话,还要重新拾柴烧。等呀等,一直等到没有响动了,扒开灰,一个个黑不溜秋的土豆,就呈现在眼前。赶忙捡起一颗,一边吹上面的灰,一面小心地把外面的黑皮敲打了,金黄酥软的土豆就早已让人口水直流,咬一口,香气直冲脑门,可比家里煮的好吃多了。
夕阳西下,鸟雀归巢,我们也像得胜的将军,凯旋而归。不过别忘了要消灭罪证,不能让大人们发现我们烧吃豆麦的蛛丝马迹,老师都说要保护庄稼的呀。但不管怎样洗了脸擦了嘴,回到家里,大人们还是说你烧吃豆麦了,我们死活不肯承认,他们就笑,不要嘴硬,吃了没都闻得来,还背着牛头不认赃,不过不要糟蹋。回去的路上,尘土飞扬,草口袋驮在牲口背上,我们骑在上面,人喊马叫,那阵势,煞是壮观!愉快的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而一个假期,几乎都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的,留下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