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鲁迅在世
罗大佑安慰崔永元说“不是我们有病,是社会有病”
说“社会有病”难免有人横生质疑。坦白地说,关注民生、剖析社会本无罪,也不该算作反动吧?倒是冷漠和逃避社会责任暴露了良知已然泯灭。古往今来,一个社会发展久了,诟病必然存在,每个人都应有正视它的勇气。说到正视、剖析一个社会,不免让人想到鲁迅,这位旧中国社会的诊疗大师,如果鲁迅在世的话,冷眼旁观中国现状,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假设吧?
早在多半个世纪之前,鲁迅就深刻地指出中国人的冷漠,多半个世纪之后,现代文明居然也催生麻木,中国人不但冷漠,甚至冷血:交通肇事后不去救人,而是杀人灭口;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被告上法庭,所以没有人敢再去帮助车轧受伤的孩童;见义勇为会遭报复,精神堕落到了何等地步?这算不算是中国人的丑陋?利己心的畸形发展和利他心的薄弱是中国人最现实的写照。
像鲁迅所说,睁了眼看社会,虽自称和谐,但世道远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和谐,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已成社会现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文关怀、和谐”并未让所有人并等地感受到。贪污、腐败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领导”一词在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度正日趋下降,为了所谓的GDP,为了所谓的为官政绩,恣意强奸民意。同样的民族血液,同样的文化脉络,依然不能让最底层的社会大众活出尊严,活出幸福,我不知道,这是无法规避的宿命,还是与时俱进的堕落。
时过境迁,鲁迅时代断不能与现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同日而语,中国人的生活水准,自然也随着国力增长水涨船高。但可惜的是,无论GDP有多高;无论经济收入有多可观;无论在老外面前多么阔绰的消费;都不能不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相反,社会财富严重不均却使得大多数中国人感到生活压力不堪承受,而在内心里他们还要为自己拖了祖国发展的后腿而自惭形秽。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怎样简朴、节约,富裕、殷实的生活永远是奢望。买不起房,上不起学,医不起病,依然是很多人现实的生活境况。勤俭持家抵不过财富贬值,所以卖儿救夫、抢劫救母甚至坐等死亡的悲情故事一出接一出的上演。
有一个词汇,叫弱势群体,恐怕是中国独有。想想那些权利受到侵害而跪访的“刁民”,中国人的膝盖,莫非真如鲁迅所言,竟是为了下跪的方便?
鲁迅说过“中国不少看客,且多呈现出冷漠的脸谱,善于“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社会进步必须要有代价牺牲,却不是冷漠的看客可以实现的。于是,每一个人,每一公民,都应有社会担当,新时代同样需要鲁迅,时不时地用手中的笔捅一下社会的痛处。阵痛之余,让人更好地反思,穷则思变,社会需要改造,人心才能更稳,文明才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