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白头翁

白头翁

2013-10-12 17:37 作者:满荣久 阅读量:25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说是很久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很想学一套技艺高超的本领。于是,小鸟开始了漫长的拜师学艺。它先后向喜鹊学筑巢,向黄鹂学唱歌,向仙鹤学跳舞,向大雁学飞行,向老鹰学打猎,……可惜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幸福快乐的小鸟儿,最后老态龙钟满头白发。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小鸟儿把白发传给子孙,从此人们叫它白头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学习应该精诚专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必然学有所成。古人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告诫成长中的年轻一代,无论治学和办事,都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掌握超凡脱俗的技艺,获得出人意料的成功。看看寓言中可怜的小鸟,看看年过半百鬓发斑白的自己,何尝不是一生追求学无所成,至今还在苦苦挣扎的白头翁呢?

我上学的年龄很小。大概如今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我就已经背上花书包,跟在姐姐的后面,蹦蹦跳跳去上学了。可是,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刻板的纪律,还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难免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高中阶段,艰苦的生活条件,快速生长的身体,每日的忍饥挨饿,“读书无用”的盛行,自感前途迷茫而悲观。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就开始无缘由的头疼。时间漫长的一节课,让我闹心四十五分钟。可以不客气地说,我读书的那十年,在文化的荒漠中徘徊,不会也不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高中毕业以后,我们没有升学的机会,只能到广阔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幸运的是,我老爸在国营农场工作,所以没去条件艰苦的农村,而是成为一名农业产业工人。夏天,顶着头上烈日的灸烤,长长的垄沟一眼望不到边;冬天,雪花飘飘滴水成冰,一镐下去只有一个白点儿,两只手被磨出厚厚的老茧,也被震出很多带血的口子。可以说,这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对于年纪尚小的我来说,是异常残酷令人难以接受的。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之余,我会写下几句豪言壮语,激励埋藏已久的斗志,抒发沉闷压抑的情感,这大概就是我的文化扫盲吧。

1978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文革后的高考,成为农大农机系的一名学生。有了学习机会的我,忘我发奋地读书,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成为班级中的姣姣者。然而,大学毕业有了专业知识的我,并没有从事农机管理,而是阴差阳错走进学校,成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那些年里,我教过很多机械专业的课,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几乎一年换一门课程。我知道自己半路出家,没有必要的技能技巧。教了那么多课,却不知道最擅长哪一门?有人因此而感叹,说我不适合当老师,如果能进科研单位,相信会有更好的表现。

从1987年到1997年,我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学习英语。这不是普普通通地学,而是黑白颠倒忘乎所以地学,是有理想有目标奔着出国深造的那种。应该说,我的英语基础很差,中学没有学过英语,大学只学了二百课时,是不能进行交流的哑巴英语。这段时间,我参加过区(省)出国备选人员考试,国家英语水平考试,劳动部英语强化班,甚至还教过一年英语。然而,缺少精神毅力的我,觉得学好外语实在太难,所以最终选择了放弃。

从1997年开始,我又迷恋时尚现代的计算机。相对于英语来说,计算机就更加陌生。我从开关机学起,学习一个软件,讲授一门课程,攻读编程语言,熟悉运行运算原理。我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适应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当然了,我不能学得很多,因为有很多大学生,他们不仅科班出身,而且专业基础很好。我也不能学得很好,因为这时候的我,喜欢上了激情飞扬的文字,再也不想追赶计算机的日新月异了。

如今的我,虽然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和年轻人一样,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我喜欢意境深远的语言,喜欢慷慨激昂的文字,喜欢清新优雅的诗句,所以不惜班门弄斧,和年青人一样玩起了文字。有人笑我不自量力,写的文章不像“散文”,写的诗句没有韵味,写的人物没有个性,可有谁能知道,这是尝试超越自己,在夕阳中蹒跚学步所唤发的精气神呢?

我信奉的人生格言是,“活到老,学到老”,用英语说就是“Nevertoooldtolearn.”我很高兴有这个能力,就是在机械教师中,我计算机玩得最好;在计算机教师中,我英语学的最棒;在英语教师中,我文章写的最牛;在语文老师中,我乒乓球玩得最溜。这年头,讲的就是综合实力。

请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老迈昏庸的农家老哥。如果说,我是新版的白头翁,穷其一生都在探索和追求。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潇潇洒洒的人生,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一生执着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平凡平庸,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不老翁。

相关文章关键词

《白头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