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走进呼伦贝尔(二)

走进呼伦贝尔(二)

2013-10-13 04:57 作者:流若水 阅读量:2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离开了恩和小镇,我们沿着大兴安岭林区的边缘行进。这里空气清新,游人稀少,一路上,汽车飞驰,感觉真是惬意。

中午到达莫尔道嘎。小镇上到处都是木头房子,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堆放着成堆成堆的木头拌子,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林区。这个季节正是蓝莓成熟的时候,我们吃到了新鲜的蓝莓酱,还有鲜嫩的蘑菇,呵呵。

汽车在林间穿行,两旁的森林苍翠茂密。司机师傅给我们介绍林子里的特产:各种的野果、蘑菇,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各种小动物。这一切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喊停车,个个都想立刻冲到林子里去找寻一番。

一下了车,才发现,由于林区树密风小,多得数不过来的蚊子、苍蝇和牛虻在半空中自由地飞翔,吓得女儿尖叫不断,哪里还敢下车了。还是同伴勇敢,穿上冲锋衣,继续往里冲,带回了一些小收获:红红的野果,嫩嫩的蘑菇,居然还有半棵灵芝。当然也带回了一胳膊的大包。55555......

汽车一路飞驰,很快就到了室韦。这里紧邻国境,也是一个俄罗斯民族聚居的地方,因为被编入《中国最美的100个风情小镇》而声名远播。游客比恩和要多得多,商业氛围也显得浓厚。目之所及,不是旅馆就是商店,还不时可以碰到正在新建的木刻楞,一根根的松木整齐地堆放在阳光下,空气中飘散着松木的香味。

村子外面,额尔古纳河静静地流淌,从远古一直流到了现在。她温润的胸怀滋养了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也孕育了一个剽悍的民族-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里奔腾而出震撼了世界。而如今,除了这块刻着“蒙兀室韦”的石头,已经找不到关于那段辉煌历史的任何记忆了。

室韦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俄罗斯民族乡,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俄罗斯有关,居民多是一些俄罗斯族人和华俄的后裔,小镇上到处都是卖俄罗斯商品的小店和俄餐馆。站在广场上,抬眼就能看到额尔古纳河对面的那个俄罗斯小村庄。

晚上,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在广场载歌载舞,喧嚣的音乐、热闹的篝火,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而对面的那个小村庄,始终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星星点点的几盏灯光在黑暗中闪烁,透着几分神秘。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哪,想想还挺好奇的。

从室韦继续向北,我们要去呼伦贝尔最北的一个地方-临江。一路基本都是在沿着中俄两国的界桩前行。路越来越不好走,柏油路已经没有了,最后连平坦的土路也没有了,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坐在车里颠簸得厉害。短短的路程走了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到了临江。

那是一个只有十来户居民的小村落,除了那些真正热爱旅游的人,几乎没有旅游团来到这里。不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被司机师傅称为呼盟最美的一片草原。这里的草快长到膝盖了,远远近近散落着大片大片不知名的野花,微风下,如海水般涌动着层层波浪,真有点风吹草低的感觉。忽然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一句话“世间雄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迹所罕至焉。”如果人人都可以轻易地到达,那这片美景很快也就不复存在了吧。

到了临江,也就到了北方的尽头,任何形式的路都已经没有了,前面就是俄罗斯的领土。从这里,我们开始向西,继续下一段旅程。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走进呼伦贝尔(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