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从紫色女人读懂中国文化义工

从紫色女人读懂中国文化义工

2013-10-13 14:23 作者:烟波放钓 阅读量:46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中国文化义工”这支队伍中,特别是在这次“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天津蓟县启动仪式的义工代表中,我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新人”,一个对这个组织并没有做出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奉献的新成员,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不安。

我的不安是因为相比较其他的参会代表,我做的还非常非常的少,而给我的这份荣耀却这样的厚重。但我也是喜悦的,我的喜悦不仅仅是能够参加这样一种高规格的会议,而是让我从这里完完全全地认识了我们的“中国文化义工”组织,认识了博学多才、美丽善良却又工作态度非常严谨、有时甚至有些不通情理的创始人、总会主席紫色女人。记得我刚刚加入到这里时,心里头以为这个网站大概跟其它的文学网站没有什么差别吧,所以那时我并不是很在意,除了对一些文学作品较为关注之外,其它的我并不是很上心。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义工的创始人紫色女人严谨的工作作风,那时她正在处理一件比较棘手的人事问题,但我感觉她似乎没有太多的顾忌,而是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那事了结,以避免了事态影响的进一步括大。她那时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强悍、霸道,甚至感觉有些不识人情事故,因为这,我偷偷地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孙二娘”!当然,我心里对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敬佩的,只是我更倾向于折中。但是,对于军人家庭出身的她来说,刚直不阿、说一不二的她对我的这种态度嗤之于“和稀泥”。

从我到网站里注册到成为中国文化义工的一员,可以说是阴差阳错误打误撞来的,由于我在这敏感时期的忽然出现,对于正处在义工组织人事拨乱反正间的紫色女人来说,我的来历与身份显然有些可疑,甚至有老义工怀疑我是不是别有用心,进入这个组织会不会来替人“卧底”捣乱呢?当然,这些我当时自然是不明就里的。我只是奇怪,紫色女人再与我的谈话中--猛然就提出一个问题,从日常管理到思想意识,从人文判断到义工组织,无一不谈,却跳跃互换得很快,常常让我措手不及,她用自己“跳跃的思维和问题的互换”这种独特的考核方式来审核我这个“焦点人物”……通过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了解,我也从各方面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她出示了一件件原始的证据、谈话的截屏等等等,无一不否定了我当初对她的误解,因为当时我认为处理一个主要负责人即可,其他的人还可以教育和挽留,所以曾提示她不必要“赶尽杀绝”。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中国文化义工是一个大家庭,分工不分家,不能搞区域权利之争,不能讲江湖义气,不能求实惠与名利。既然是义工做事就不能索要报酬,否则何为义工之说?她也曾给对方改正的机会与错误的提示,只是这个组织要纯洁就必须处理污浊的思想和龌龊的行为。渐渐的我验证了:很多事,这个看似冷峻其实却也柔弱的女人,她都在以自己单薄的身躯默默地承受,雷厉风行地为这个组织清理门户。通过这件事不单单可以看出她的能力,更可以看出她的胸怀、高度与远见!

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渐渐地定下心来认真地去看网站的首页,从这里去了解中国文化义工组织发展的轨迹,也从这里开始对紫色女人,这个神秘而又明朗、强硬又不失理性、坦直也解风情的女创始人有了新的解读。

紫色女人对我在义工里的任职可以说是谨慎考核,大胆启用。最后,她发现我更适合组织文稿时让我担任了中国文化义工史记编委会的执行主任。这样的角色,也给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她和这个组织的机会。后来,我在网站首页里读到了“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前几站的报道,这一种“自发、自费、自愿”走老区的思想行为从心灵深处重重地震撼了我。说实话,在这个物欲横流、崇权拜金、唯利是图的浮躁时代,说说漂亮话,偶尔捐几块钱作作秀还可以,但能有几个人真正地将这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公益行为落到实处。因此,我也被感动了。在这启发下,我的家乡福建省泉州市也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有着无尚光荣的革命历史。但是,它同时也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侨乡经济发达背后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文化生活情况等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是个例,而是成为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想,我应该把泉州革命老区资料整理上报,将老区留守儿童的这种情况向上反应,就这样我的申报得到了批准进入了前十站。

当初做这些,我只是出于感动,也由然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心,却没有想到我在义工组织里的这两个角色竟然让我有机会去参加天津的会议,这让我即欢喜又惶恐。要知道,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义工”这个组织和平台,我可能到现在思想还达不到这样的一种高度,顶多依然混迹于单纯的文字中,文章写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个作者而已。而在这里让我领略到了文化真正的意义,体会到了奉献后的快感,明白了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唯有依托大平台才能让自己在此尽展才能发挥作用。

先前对于紫色女人一直是种女强人的印象,后来让我对于她有了另一种全新的认识,是从她发在新浪博客的散文里读出来的。紫色女人写了一篇《你的爱如挂在枝头的雪花》的散文,她在文章里的文字一反平常生硬的作风,而是以一种婉约入心,以一种自抒的形式在那些活跃了的字里行间娓娓倾诉,让温暖的情怀如水般流淌在笔端倾泻而出,让人跟随着她充满魅力的语言越飘越远,在爱的感怀中让雪花融化了包裹这肉体与心灵上的那层寒冰……这一篇散文文笔优美细腻,以一种诗歌般的空灵从心底里喷薄而出。当初,我原以为是一篇情感散文,后来才知道是对义工组织的重逢寄予希望,这也可以从她在天津会议上几次的哽咽中体会更深了。“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这种“爱”超乎于寻常的男女之爱,而是借着这种情感的表达形式来抒发一种主诣——“义”!这种“义”切合“中国文化义工”的成立要诣,也正是这样才有如此情感真挚的抒怀。于是,这种冬日暖阳般的情怀,这雪花飘飞的“冬季”里温暖着“你、我、他”的情怀……她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这一点从我到北京,然后与她结伴一路到天津,乃至开会期间的朝夕相处,都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她不会为了那些本不相干却命运坎坷的人而落泪,记得在她在走进革命老区第一站舒兰时就曾经为了老黑沟惨案而痛心疾首,也因为她看到信息闭塞却依然笔耕不缀的乡村诗人的执着而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大爱之心,所以她才会这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众文化传播的公益事业中来。

我想,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她在沽名钓誉。有这样想法的也并不奇怪,因为在这个唯利是图,个人至上的时代里,怀疑一切善行并不会让人觉得怪异。反之,真正去以身作则回报社会,服务大众的爱心人士,往往会被人视之为另有所图,或者是“傻瓜”。话说回来,对于在大学时就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就职于国家机关要职的紫色女人来说,这些年来,她以中关村某科技公司首席CEO这样的身份,她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有必要舍弃养尊处优的环境,来做这种吃力不一定讨好的所谓的沽名钓誉之事吗?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次天津会议上她对义工组织六年的倾诉,对义工团队的介绍,对帮助支持之人的感恩,对老区人民的热爱让在场的这么些德高望重的高级领导、让这么多举足轻重的文化界、商界重量级人物数次为之所感动,为之而落泪,这还不足于说明吗?

所谓好的感染好的,善的刺激善的!从她对待工作苛责、严谨的态度中,从她爱憎分明的处事为人中,可以看出她带领的这支“中国文化义工”队伍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在天津会议的接触后,我在这些代表中看到的是一群团结、积极、勇于承担,敢于奉献的真正的文化义工:黑豹忠诚的坦直、蒙顶千里草的执着、坚强女人的一丝不苟、冷月清秋的兢兢业业、小小丫的善解人意、快乐女人的勤勤恳恳……还有许多真正的功臣义工,他们都在背后默默地耕耘着,不为名、不为利,如如资深媒体人雨中兰花老师、著名女诗人田放老师、著名作家苗绪法老师、梅山子老师、著名的书画家郑成钢老师等等文化义工,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些真正在奉献着的人,所以才会有“中国文化义工”今天骄人的成绩!

当我和其他十一位参会代表在台上以各自地域特色的南腔北调朗诵诗歌《我们是中国文化义工》时,我的心里真的油然萌升起一种自豪感!我相信等走完了第十站革命老区后,我的境界还会升华!

从紫色女人到中国文化义工,我从领头人个人的品质读出了团体整体的精神,从整体中读出了春天的蓬勃,读出了秋天的沉甸,读出了夏的热烈,读出了冬的厚重!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从紫色女人读懂中国文化义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