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绽放在雪地里的青春

绽放在雪地里的青春

2013-10-24 05:06 作者:梦飘海洋 阅读量:3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追忆起那时那景,面对故乡绵延起伏的荒山秃岭,我当时吩咐各家各户把自家分得的荒山地块面积,各负其责,必须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打坑任务,以待实现日后的培植。

人生,就像一首诗,一切伴随流动的记忆飘荡。雪——一种洁白的羽绒,在一个熟悉的冬天,栖落进我的心灵,随着记忆倾销,从脚下的土地,向青春蔓延。

二00三年的那个腊梅时节,我们村为了顺利完成全村两千多亩的植树造林任务,最主要的是要抓紧最为适宜的造林所需的基本条件,譬如,气候、土壤的湿润程度等一系列问题,方能具备植树造林所需的内因条件。那时的我,像一只领头羊和大家一起奋战在雪域里,驰骋在高原上,把一株株小树苗植入家乡那直插云霄的山顶脊梁上。

环绕我们村上的那些峰峦叠嶂,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冶炼钢铁,使原有的蓊郁葱绿景象,被一座座高架铁炉吞噬了绿意,阉割了翠景。据我的父母说,他们幼小的时候,我们村庄方圆不到两公里之外,就拥有天然丛林即天籁物像把我们村庄掩映于浓荫茂林之中,当时就有野猪、野猫、豺狼虎豹等动物使整个村庄充满着凶险。在那时,当人们早出晚归的时候,都必须得结伴而行,否则,就会遭受到野物的袭击。昔日的青山绿水,绿树成荫,蜕变成了日后的山穷水尽、满目疮痍。家乡自然环境的变迁,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们心中都装着满腹的牢骚和经纶,他们都极为羡慕和向往着那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时代。每当他们讲起那些人杰地灵的故事的时候,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得不对天籁嵌入素洁的环境心生敬畏之感,不得不去为当时倡导大刀阔斧乱砍滥伐而悔恨,更不得不去为那些图一时虚名而丧尽生机的窳劣行径追悔莫及。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家乡的人们惟有忍辱负重,扬起心灵不竭的动力乘风破浪永往前行。这个时代铸就的我们,只有重建心灵,响应祖国重建家园的号召,形成上下联动以实现齐驱并架起历史的马车匍匐前行,拟想构建成一处使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田园村落,这是我在昔日里对故乡生羡的敬慕之情。

国家实施的植树造林政策,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利国惠民的工程。我处在安营扎寨驻村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为了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既定指标,我们村成百上千的广大群众就只能顶着风花雨雪,冒着严寒,破釜沉舟般向冷寂的空山挺进。我与大家一起相濡以沫、殊途同归。

追忆起那时那景,面对故乡绵延起伏的荒山秃岭,我当时吩咐各家各户把自家分得的荒山地块面积,各负其责,必须在既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打坑任务,以待实现日后的培植。在短暂的八天时间里,全村荒山上长满的藤蔓以及杂草,经过全体村民数日铲草除根般的奋战,终于开天辟地破天荒般如期实现了开发荒山来植树造林的前期目标及任务。

我一边监督乡亲们打坑,一边与县里的林业局联系树苗的相关事宜问题。按照村民的集体意见和结合家乡的土壤问题,我受乡亲们的重托,最后他们让我到县里集中精力去调度板栗、花椒、油茶、椿木、杉树等苗圃来给大家栽植。

由于苗圃基地数量有限,加之随着各乡镇各村加大实施退耕还林的力度,造成了用苗的数量急剧猛增。因此,太多时候很难实现预定的计划和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就算苗装载上车了,由于旅途的颠簸,有个时候还会遇上堵车、路基坍塌、车况欠佳等一系列难以意料的情况,致使心在旅途,难免存在忐忑不安,甚至是舍生忘死。但目睹着乡亲们携带着箩筐,早早地就伫立在村口焦急地等待着我护运起一车车树苗从城市中疾驰赶来的时候,他们开怀盈漾的笑意,甜醉了自己因旅途劳碌奔波而操碎的心。此刻,你会由衷发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是一种极为崇高的生命价值趋向。

树苗运进村了,但是还涉及分发到各家各户的问题。在县城忙了好几天曾经只能将面包充饥的我,就算自己凭着两眼昏花的疲惫之心,自己也要空着肚子硬撑下来去砥砺饥饿的威胁。因为在村里的那些千头万绪看似简单而又显得有些无味的工作,往往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常态部位最容易出于粗心而总会导致麻痹大意,从而就会形成一种导火绳,焚尽自己和吞噬全村。在农村工作的我们,倘若不把关好每一个细微的环节,或许后果会不堪设想,乃至于导致整个村情一切工作陷入紊乱的局面。面对此情此景,自己还需得及时地把树苗逐一按需发放农户,尽量做到自己能够让组组满意,户户顺心,人人放心。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不去把关好发苗这步工作,就有可能会导致发苗出现混乱的局面,最终导致苗的枯萎乃至死亡。这样,群众会把祸嫁给我,他们会说我是一个吊二朗当玩忽职守的家伙。故为了妥善解决好那些一点一滴的事情,就算当时再累再苦再饿再冷,自己都必须得去总揽全局共克时艰。最后经过几个小时的发放,几十万株苗终于才得以如愿以偿。这个时候,我就算松了一口气了,最后狼吞虎咽般吃了一顿母亲为我煮好的属于自己的那份三餐合一的午餐。小憩之后,又赶往飘着白雪戴着雪冒的苍山上,按照植树造林的技术规格去监督群众栽植小树苗的工作。

想起那被各家各户大人小孩运往崇山峻岭间的幼苗,其实,它们也是像我一样正缺乏所需的营养元素而奄奄一息。那时的我,掂量起自己与小树苗的命运,将自己的命运与一株小树苗的命运叠映在一起,恰是滚滚红尘中一滴水脉的温存来作清浅的过度。我与小树苗真是唇齿相依,更是相得益彰。

我们村里各家各户举全家之力到雪山上种树这件事情,震撼了路过的行人,被他们相传到镇里之后,有一位镇里的工作人员前来将此事报道到黔西南日报上。当我看到我们村里植树造林的这件事情上报纸之后,绽放在雪地里的青春不再是一趟寂寞的行旅。

今天,回到我的家乡,在那绵延起伏的山峦上,遍布着营养,一种籽实的佳期,在金色的秋风中摇曳着感动。我想畅所欲言尽抒心底那份涌动的心潮:山不再高,有果则灵——这就是我今日的家乡,在昔日绽放在雪地里的青春结出的累累硕果谱写现实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绽放在雪地里的青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