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
刚刚过去的二0一二年对于我的家人来说,最为欢欣鼓舞的事莫过于侄子的出世。小家伙诞生于七月二十二号的十五点二十二分,出生时重三点三五公斤。那日下午,我于上班期间收到了弟弟发来的短信,所以才知道得这么确切。
小家伙诞生后的第七日,我到县城出差,顺便到医院看望了弟媳。弟媳由母亲陪着,气力微弱地躺在病床上。侄子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他那时还没睁眼呢,正安静的睡在他母亲的怀里。幸福的笑容像一朵粉红的莲花,绽开在母亲沟壑纵横的老脸上。我问母亲侄子乖否,母亲答:“白天差不多整天睡觉,夜里又差不多通宵的都要哭。”那天,没在医院呆多久我就赶着出去办事了,临走时候,我嘱咐母亲要照顾好弟媳他们母子,也叮嘱弟媳要安心静养。
二0一二年八月三号那天,依照家乡的风俗习惯,亲朋好友在咱家齐聚一堂,为侄子举行了取名仪式。取名仪式的前两天,父亲打电话跟我说让我替侄子想个合适的名儿吧,父亲特别交代我侄子这一辈属“先”字辈。村里多数同姓人家的小孩多数都是按照字辈来取名的,自然,我家也不例外,从高祖到我和弟弟这一辈的名字都是严格按照字辈取的。
“究竟该给可爱的侄子取个啥名好呢?”临近取名仪式的头几天我都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可终究难于敲定。八月二号,我在县城的堂姐家待着。我拿来小学六年级刚毕业的侄女所用的新华字典,从字典的第一页认真地逐页翻阅至最末页,每当看到自认为中意的一个字便将之顺手记录在旁。最后,挑选了“浩、然、鸿、哲、贤”等十多个字带回家与父亲、弟弟及弟媳的娘家人一起商量。取名当日,大伙终于达成了共识,给侄子定名为“李先哲”。这名我自己觉得它一来响亮、顺口,二来存有期盼侄子将来能够成为贤哲之人的念想。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就全国而言,还是有几个与侄子同名的人,但是也不想去在乎这个了,想来自古及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可是每个同姓名的人的命运却当真是各个迥异的。
侄子满三个多月的时候,我请假回了一趟家。那时候,侄子除了会吃奶、会吸食冲水的奶粉而外,还不会吃其他的什物呢。中午时,暖阳照耀下,母亲拿来婴儿专用的浴盆给侄子洗澡,我在旁边扮鬼脸逗躺在浴盆里的侄子玩,他瞪圆明亮的小眼看着我,他许是开心了,可我却看不出他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母亲说,他内心开心着呢,要不然他不会安静地配合,以往每次给他洗澡时他都要哭闹一通呢。
有一天下午,父亲出去干活,弟媳要去外乡做客,母亲说让我去村里参加义务修路的劳动。我跟母亲提议:“看在我难得回家一次的份上就让我在家带孩子吧!”说实在的,我是打心底里想和侄子多呆一会儿,母亲同意了。起先,侄子还挺乖巧的,我抱着他在家里的院场里来回的走动,我喃喃自语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听我说话。把他抱到一朵盛开的月季花下,他就目不转睛地“赏花”。约摸一个小时后,情况就不妙了。侄子可能是因为瞌睡了,他咧开没长牙齿的小嘴开始拼命的哭。把奶瓶拿来给他喝,他哭;对他说笑,给他唱歌,他哭;把电视打开让他看,他还是哭。从没带过孩子的我,束手无策了,只好给母亲打救急电话让她火速赶回家来哄侄子。母亲回来了,刚把侄子从我手里接过去他便不再哭了,我觉得挺奇怪呢。母亲说:“怕是小家伙知道认生了吧!”我无奈的笑笑。
那次请假回来之后,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母亲抱着侄子在电话里念叨着:“你侄子已经会笑了,你请假回家看看他吧。”是的,我对侄子又有些想念了。于是,上月末,我又回了一趟家。
侄子,真的如母亲所说的一般——会笑了!哪怕是来了陌生人,只要牵着他白嫩的小手摇一摇,他便会半张着依然没长牙的小嘴笑,不仅如此,还乱踢、蹬两条肉乎乎的小腿以示欢喜呢。他时常会说些“咿、呀、啊”等简单的词汇,有时这些词汇他是尖叫着喊出来的。在家里,除了弟媳而外,侄子特别喜欢跟父亲玩了。有一晚,父亲将侄子揽在怀里时,母亲进客厅来,父亲让母亲将其抱去,侄子刚一离开父亲有力的大手便“哇哇”地哭开了。父亲为他孙子与他的深厚感情而暗自得意了。
侄子喜欢与父亲玩也是有原因的。父亲每天干活回来总要抱他一会儿,只要一得空,父亲就将侄子装进婴儿车,然后推着车在家里、村里的路上四处游走,侄子只要一上婴儿车就很少会哭。父亲推车的速度时快时缓,推着推着,侄子就在车里熟睡了。父亲还特意为他设计了一串玩具。父亲在一根用过了的吊针管上拴了一只布猴,三个铃铛,一些彩条,吊针管的顶端用透明胶布固定于客厅的天花板上。这一串东西悬挂在沙发的上方。只要将侄子往沙发上一放,左右晃动着玩具,布猴、彩条晃动,铃铛响起,侄子就手舞足蹈的乐得左右翻滚着小身子。
五个多月大的侄子长得飞快,现在恐怕已有八九公斤了。七旬有余的奶奶常说“人老了,不中用了,抱重孙都感觉吃力了。”奶奶的话虽这样说,可我知道她心里甜蜜着呢。村里有人家办喜事或是杀年猪的时候,母亲背了侄子去,侄子逢人便咧开嘴笑,有人便夸侄子和气。如果说侄子和气的话,他奶奶的心里定然是美气了。
侄子的降生,给家里增添了无上的活力。侄子的脸蛋长得酷似弟弟,村里好多人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觉得。我虽为侄子取了一个令我自觉满意的名,可我却无法预知他未来的命运终究会怎样。当了大伯的我不敢妄想侄子将来能成为伟人、富豪什么的,但希望他健健康康的成长,能有一番作为,至少决不可再像他的父辈和祖辈一样的再过颠沛流离的苦日子。至于想要侄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并没有和初为人父的弟弟探讨过,但是我猜弟会同意我的这一想法的。
当然,因为我和弟还年轻,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未来的路——坎坷与希望同在,因此现在断断不敢说:未来就指望着下一代去努力之类的话。想必我的这一说法,弟也会认同的。我们的先人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现在,咱家已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了,物质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人的身体还算健康,家人也和睦,这已非常可贵了。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每个家庭的快乐和烦恼。现在,对于我的家人来说,侄子是我们心间汩汩流淌的快乐的源泉。再过不多时日,家里又将增加一位新成员。对于将要与侄子的大伯携手终老的伊人的到来,全家人都在翘首以待呢。对于这等喜事,倘若侄子知事,真不知他会高兴成怎样呢。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