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春美
玉华宫在居铜川西北42公里处的玉华镇,是唐初三代帝王避暑休闲之圣地,也是世界著名佛学大师玄奘译经、讲学等进行佛事活动和圆寂的地方。谷雨前后,偶有闲暇,我前往玉华宫,一睹其美妙春韵。
玉华春美,美在玉华水,灵秀多姿,美不胜收。
玉华水美,美在绿湖(池)。一进玉华,各种形状的湖,盛着满莹莹的绿意欢迎你。玉华湖盈盈春水中,蛙鸣如鼓的天籁之音,直扣心弦;七叶湖面水草浮动,湖光潋滟。岸边垂柳依依,风光旎丽;沁风湖最多精致,不必说刚冒尖的新绿的蒲苇,不必说阳光下仙鹤展翅横掠湖面的倩影,更不必说清风徐来时,满湖的波光粼粼,单是湖中的倒影,会让你感觉春和景明,和风煦暖。湖边的垂柳,探着柔软的腰身,以沁风湖为镜,在梳理“秀发”;凤凰山如一爱美的女子,佩戴着各色的野花,在湖水中欣赏自己。多情的白云,在她的头上飘来飘去。更有那白色佛塔和玄奘展馆的琉璃殿宇,倒映水中,使你疑心身在画中。玉华西宫,崖上有一池,名曰“筛月池”,湖边绿树掩映着古朴的石画舫。湖中有一丛小树浅着黄绿。湖面船只荡漾,游人怡然自得。待月上柳梢时,清风徐来,天上和水中各有一个亮晶晶的月亮,漫步池畔,心中定会生出无限诗意。
玉华水美,美在飞瀑。拾级而上,远远的会听见瀑布的声音。最有名的当属驻銮崖瀑布,其位于玉华西宫,因唐朝太宗皇帝到玉华宫避暑常游幸于此而得名。绛红的悬崖三面环拱,瀑布从崖上飞泻而下,落差数十米,如银河飘落,又似白练飞舞,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瀑布流入崖底的潭中,潭中的绿水会一圈圈荡漾开去。与驻銮崖瀑布相比,正宫肃成院的瀑布则是另一番景象,从湿湿的崖上飞溅而下,零零散散的,似风吹杨花,似晴天飞雨,又似云崖撒珠,玲珑可爱。古人有诗赞曰“崖顶飞瀑晴亦雨,碎珠拂面夏如秋”。今虽暖春,我也能体会出其中的奥妙。
玉华水美,美在小溪。这里有多处小溪,沿山路迂回而行,脚下常有小溪,溪流不大,溪水清冽。在石缝,在松下,在桥洞,默默无语地静淌着,或悄悄地汩汩地流着。溪底可见形色各异的石头,水草,苔藓,阳光透过松树照在小溪里,亮晶晶的,满溪像是盛了细碎的金子。
玉华春美,美在秀桥。一桥一景,有的如长龙巨蟒般雄伟,有的如彩虹般美丽,有的如弯弓般小巧,有的如新月般精致......有的精雕细刻,有的简约粗朴;有的高大,有的玲珑。这些小桥,不但用它们的秀丽,装点着玉华宫的景色,更用它们美妙的名字装点着游人的心灵:松溪桥、永安桥、会伶桥、香溪桥......站在不同的桥上驻足远眺,玉华的景色各不相同,而游人的心情是相同的——犹入仙境,难怪诗人云“暂游已骇非俗骨,久住直恐成真仙”。
玉华春美,美在碧树,林木竞秀。这儿是国家AAAA森林公园,绿化覆盖率在94%以上,被称为天然氧吧。环湖而立的杨柳婀娜多姿,山路旁的桦树挺拔伟岸,崖畔上的核桃树苍劲古朴,半山腰的柏树郁郁葱葱,满山遍野的松树茂盛蔚然。站在小桥驻足,登上亭子小憩,或在曲折的山路上回眸,游人会看到玉华谷中的花树开得正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在绿树的映衬下,美丽极了。我想:这就是玉华宫的春之烂漫吧。沿玉华山的石径向上攀登,行走在千年古松之间,听林间小鸟嘀啾,不急不缓地看苍松虬枝,往往有发现奇型异树的小小欢喜,脚踩软绵绵的落叶,思绪却在和历史对话:你们是唐玉华的松吗?能讲讲太宗浩浩荡荡来此避暑的盛况吗?能讲讲玄奘法师殚精竭虑译经和潜心佛事的事吗?林海涛涛,风声阵阵......
玉华春美,美在奇石。这儿的石奇异非凡。有的石好似从天而降,赫然落于道旁;有的石相对矗立于左右,如打开的两扇门,欢迎游人进来;有的石如鬼斧神刀劈过一般,狰狞于悬崖峭壁之间。肃成院的石仿佛从蓬莱仙岛漂来,法师正坐在上面专心研究佛经。有的石极其巨大,有的石袖珍小巧。有的石是一块完整的巨石,有的石则是由无数的鹅卵石和碎石形成的。据说这里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大海,地壳变动以后,形成山,这石头上的鹅卵石就是以前海里的石头。没想到石头的故事这么有趣。我在溪水边捡到一块不及掌心大的石头,上面清晰地刻着一个“手”字,这突如其来的收获令我格外兴奋。我请游人看了看,他们都说是天然所成,我用溪水细心洗了,装于包中,装进了一个有关石头的优美故事。
玉华石美,最美在石窟。西宫驻銮崖石窟和正宫肃成院石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绛红色和白色相映成趣的悬崖峭壁之间,有着一排排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石窟,遗憾的是里面的佛像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单看岩石有规律的纹路,风化的印迹,启迪你去读玉华山沉积岩的层里构造,去读山的历史和铮铮风骨。不但是这,你还会读懂大唐帝国的辉煌,读懂一代高僧“将日月而无穷,与乾坤而永大”的不朽业绩。你的心里充满了敬仰和骄傲!
游遍玉华,感觉水灵树绿,桥秀石奇,鲜花怒放。玉华美是写不完的,道不尽的。山碧谷幽,峦峰叠嶂,鸟鸣山涧,亭如鸟展翼,径如带飘飞。诸此,共谱玉华静谧、幽深、明朗、深邃、人文的春韵,我不觉陶醉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