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三克探案集(十)密探何在
老肖的对面,是一个三十过头、四十不到的精干男子,却不知为何愁眉苦脸的。
老肖少有的呵呵一笑:“这么说来,你是被人打了黑枪了?”
“是啊,”来人羞惭满面:“我们工作起来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每天晚上加班,而且,两三个月回不了家,碰到国家法定节假日,只能休息三五天时间,出门在外,照看不了老人和孩子,难免有所抱怨,我就只是发了几句牢骚,却被领导叫去谈话了,要我注意影响,也暗示我,要么好好干,要么……”
他的意思,我们都明白,要么死心塌地地干,要么卷起铺盖走人。
企业里,同事之间的关系,真是玄妙啊。平日里称兄道弟,酒场上交杯换盏,有困难时候也互相帮衬,避过领导,也互相发发牢骚,缓解一下压力。却又有那有心人,就将同事的言语添油加醋地向领导汇报了,邀功心切,极力往上爬,同事嘛,就成了他的垫脚砖、铺路石了。
只是呢,上级,能到得领导的高度,也不是一般人,当然欢迎下级间互相盯梢、点炮,他呢,就好把控好他的一亩三分田。这种事情嘛,又不用领导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
想想吧,我们上小学时候,不也是,同学间偶尔的抱怨,老师也心知肚明么?
什么是水平,这就是水平。领导嘛,不一定要业务水平最好,但是,他肯定最能玩,玩这种,让同事间互相督促、激励、监督、盯梢的游戏。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企业里向上反映情况,有两种。一种呢,台面上的,民主生活会时,领导请大家畅所欲言,这个时候,面对面,大家都说一些无关痛痒之事,更有会来事的老江湖,就会说出:“领导啊,我们要给你提意见,你不能总忙着工作,不好好休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之类的委婉的讨好之语。另一种呢,台面下的,同事间满腹牢骚,这种话,都是背过领导说的。领导嘛,也想了解下面的真实情况,谁说他好了,谁又骂他了,谁有跳槽的心思了,谁又被挖墙呢,谁有眠花问柳的嗜好,谁又赌博输钱急眼了……了解了真实情况,然后呢?
分而治之。
要团结,团结起来干工作;要分化,分化到他们不会对领导的地位构成威胁。
这,还真是一门技术活啊。火候,很难把握的。安排打探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团结,降低了工作效率;打小报告的人少了,又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一、两个下属真的离职了,领导对他的领导,也不好交待的。万一,再有那胆大的,工作中黑吃瞎整,领导没有捞到肉吃,反要惹上一身骚气的。他,能不提防么?
“我只想找出这个背后放枪的人,以后跟他聊天,再不能无所顾忌,信口开河啦。”精干男人终道出了他的来意。
“你们办公室有多少人?只是你们一个科室呢,还是几个科室共用一个办公室?你发牢骚是大庭广众下呢,还是只和要好的同事私下聊天而一吐为快呢?”老肖接二连三的问题,吐口而出。
是啊,要找出那个密探,总要知道他的同事啊。
“我们工作的地方,是一间空间比较大的办公室,里面有五张办公桌,邻着我们的,是别的科室的办公室。都是在企业里混的,平日里也相当注意的,在关系较好的同事间私下聊天时,偶尔发发牢骚,怎会在大庭广众间口无遮拦地乱冒泡呢?”精干男子极其郁闷:“我有两个要好的同事,一个在我们办公室,一个在隔壁的办公室,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会发泄不满,被领导委婉地批评了,却让我更加的迷茫,关系这般的亲密,他们,何苦拿我的血去染他们的红钉子?这两个同事,看着都不像打小报告的人,可是,这种话我只跟他们两个讲过的,告密的人,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精干男子捧起我递过的茶水,浅饮一口。
“你能确认只跟他们发过牢骚,而没有给其他人他们这种事情么?比如,电话里?邮件中?或是QQ聊天时候?”老肖还真是人精,什么因素都要考虑到。
“面对面抱怨,只跟他们提及过,况且,他们一般的牢骚满腹。电话嘛,也是跟他们通话时才会谈及此类敏感话题。至于其他人嘛,从未提及过。至于邮件、QQ聊天,绝对不会涉及此类话题的。”
“哦,是这样,那么就很好判断,应该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出卖了你。可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隔墙有耳啊”。”老肖一句话,却让我摸不着头脑:“隔墙有耳?”难道,精干男子与同事谈话之时,就有好事者贴墙窃听?
“那倒不会。我们谈论这种话题,一般都要确认四周无人时才敢放胆一言啊。”
是啊,都在企业里靠着工资生活,纵对企业多有不满,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在大厅广众之下肆无忌惮,况且大家都是聪明人,也不会留有蛛丝马迹,谁会在短信、邮件、QQ聊天里提及有可能落为把柄的痕迹呢?
“你经常聊天的那两个同事,他们和你的关系,是不是非常之铁?”
“当然了,关系一般的同事,谁敢跟他谈论这个啊?他们一个是我的校友,我们四年大学时期都是在一个班里熬过来的,有和我不在一个科室,没有竞争的肯能,他应该不会出卖我;另外一个呢,和我一般的年龄,他的孩子今年就要小学升初中,整天也是抱怨单位不放假,总担心他妻子不能很好地辅导孩子,万一荒废了,就进不了重点中学的。他嘛,虽和我一个科室,可我们并没有竞争上岗、涨工资的冲突,他,应该也不会出卖我的。所以嘛,我万分奇怪,只好到这里向你请教了。”
人和人的关系,会不会也像英国外交部的座右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可是,他们之间没有竞争,也没有利益冲突,而且,他们的利益反是一致的,他们,会出卖他么?
谁知道呢,人心隔肚皮嘛。你能完全的理解别人的用心与动机么?
“还有更郁闷的事情。我和隔壁的同事,就是我的那个同学,这些天,有意的躲避我,跟我讲话的神态,不冷不热,远没有原先亲密了。我想呢,如果是他告的密,他的表情应该是尴尬与惭愧,至少要有一点不自然,他这样子,反倒像我是告密者,他呢,倒成了受伤害的了。”精干男子的描述,愈发的使我迷糊,被怀疑的同事,怎会是如此的反应?
“你们办公室里那个关系要好的同事,这些天,对你的态度是不是比以往更加的亲密?”老肖好像找到线索了,这般的插问,八九不离十了。
“没有。他的态度,没有变化。没有更加的亲密,也没有比以往冷淡,好像压根不知道这回事似的。”
他们,谁更像告密者呢?他的同学,还是,同一办公室的同事?
“你们单位的通讯费,有报销么?”通讯费,跟这件事,有什么联系?老肖的插问,反使我愈加的摸不着头脑。
那个精干男子,也是一样的不解:“通讯费?”
“是的,通讯费。如果我没有猜错,你们单位的通讯费,并不是实报实销,而是每月有少量的补贴。”老肖口气绝对的肯定。
“是啊,我们每月补贴八十块钱的手机通讯费,哪里够哪。不过,你是怎么判断我们的通讯费不是实报实销呢?”
这次嘛,轮到精干男子惊讶了,我却摸着了一点门路了:
“你们的手机通讯费用不够用,所以嘛,你们在办公室就尽可能地使用固定电话来联系业务,或是跟熟识的朋友和家人聊天,反正嘛,固定电话的费用肯定是公司报销的嘛。”
精干男子满脸愧色,默然不言。
“你的两个同事都是可靠的,他们没有出卖你,尽可以和他们放心地交往。”老肖微微一笑:“当然,在公司里,要尽量少发牢骚,特别是你们这种私营企业里。”
老肖起身送客。
走到门口的精干男子满脸疑惑,老肖的叮嘱似乎让他若有所悟:“联系朋友时候,尽量用手机,私人的手机通讯,是受法律保护的。”
是啊,在私营企业里,要么忍,要么狠,要么……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