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乡村老顽童

乡村老顽童

2013-10-18 10:28 作者:江冰 阅读量:2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记忆中,给我童年带来快乐的乡村里,有一位喜欢酗酒的老人,名字叫善民。年龄差不多有六十来岁,背有点儿驼,膝下无儿无女,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村子东头菜园子里的一间小茅草屋里,靠种菜为生。邻村有一集市,每五天开一次集,善民是每集必赶的。一大早就将自己种的蔬菜采摘盥洗好了,结结实实的装到箩筐里,用扁担儿挑着到集市去卖。他种的蔬菜叶肥水嫩,滴翠喜人,品种又多样,不愁卖不出好价钱。

善民每次赶集,卖完菜以后就去采购些生活必需品,也照例会到供销社的柜台前喝上几盅。他的酒量不大,几杯酒下肚,面红耳赤,走起路来脚步踉跄,言语自然也就多起来。他挑着空担子往回返,一路走一路吆喝,俨然一副醉汉骂街的架势,什么东家的芹菜旱了田,西家的罗卜荒了地,谁的菜畦没整平坦啦,谁育的种子被人偷割了几镰啦。所有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从他嘴里抖落一遍才罢休。村民们根本用不着去扒问,只需侧耳聆听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但有的时候,这种聆听也需颇费心神的。原因是,善民独特的语音与众不同。他是用鼻子讲话的,嗡哝嗡哝的鼻音常让人摸不清套路。据老人们讲,善民小时候太顽皮,五六岁上被钩担嘴儿钩豁了鼻子,又重度感染腐烂,差一点送了命,亏得一位郎中治好了他。但自此落下一大缺陷,鼻子和嘴紧缩到一块,看不见鼻孔,讲起话来口齿不清,几乎用的全是鼻音。但就是这样一位妖怪式的人物,曾给童年的小村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有月光的晚上,孩子们还没放下碗筷,就被醉酒的善民吆喝着跑出家门,唱儿歌,做游戏,有时还扯着他的后襟老鹰捉小鸡。自然,他是孩子王,但这种醉态蹒跚的脚步,显然跟不上活蹦乱跳的孩子,几个回合下来,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跌坐地上,唱起歌谣来。他编的儿歌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闲闲闲,游游游,闲来无事站街头,人家问我干啥去,嘁哩噗嗵拐了头”儿歌短小顺口,小孩子们容易记。很快就众口传唱,流行开来。

善民的茅草屋后面有一条深水沟,沟旁有一架水车,浇菜的人络绎不绝,水车就不停地转动,吱吱嘎嘎地奏着悦耳的歌。水深的时候,沟渠几乎与路面一般平。我常担心夜晚归家的他脚步不够稳实,万一走不好翻进水沟,多危险。有一回远远的跟着看,但见他的脚步稳稳当当,哪儿有坑洼,哪儿有凸石他都了如指掌,绕跨抬躲,仿佛在白昼里行走,原来,这一条通向“世外桃园”的回家的路,早已经扎根在他的心里。而那些曾经给予我童年快乐的人,也在我的心里深深扎了根。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乡村老顽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