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挤掉道德的空间
清晨和黄昏时分的公交站,总是黑压压地站满了候车的人。大都市的人们总是为上下班的挤公交车纠结着,不管你平时如何注意自己的素养,一旦加入了挤公交的行列,你会发现只要你想挤上车,根本就谈不上任何斯文,甚至被挤掉了平时坚守的道德底线。
马路上公交车就像一个个发情的怪物,呼啸着扑向站台,还未停稳就被一拥而上的乘客围堵,在刹车片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公交车猛地一抖像打了个寒战似的被迫停了下来。车门仅仅打开了一条窄窄的缝,就被一哄而上的乘客挤开。其实,这时的公交车里已是人满为患,加上这波人的挤压,车厢仿佛变成了沙丁鱼罐头,甚至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没有挤上来的人还堵在车门口想着如何挤进来,司机无奈地把这些“勇士”挡在车外,强行关上车门。
挤上车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仍然挤得前胸贴着后背,望着哪些未挤上来的乘客失落神态,竟然有了一种莫名卑微的快感。车厢里除了为数不多的有座位的乘客外,其余都被挤成一体塞满了车体所有角落。不管男人或女人,不管老人或小孩,挤公交一下子把他们的境遇变成了格外的平等。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站着的短暂空间,他们放下了平日的矜持,抓住扶手、抓住吊环,甚至抓住别人的衣服或身体,以求得站立的平衡。
这个时候,售票员售票、乘客刷卡基本都无法实现。售票员被挤在车厢的一角动弹不得,乘客也动弹不得,读卡器也基本上成了摆设。其实这时乘客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内心念念有词:“都挤成这样了,还买什么票?”因此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到站的乘客只要一松手就被挤下公交,没法买票算是对挤公交这种辛苦的一种补偿,急得售票员干瞪眼又无可奈何。
路上总是堵着,公交车停停走走,路途虽不算遥远但行走的时间却很漫长。上下班的高峰期,本来半个小时的车程,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要是碰上交通事故大塞车,更是遥遥无期。挤车的劲儿过后,站着的乘客感到前所有未有的疲倦,甚至感动有些窒息和体力不支,他们急切的希望早一点到站,希望能有乘客下车找一个座位。于是,离座位很远的站客就使出浑身解数向有座位的地方挪动,希望能捕捉到一个座位的机会。但是这需要准确的判断了和运气,否则挤来挤去也只有站的命。过了数站,下车的乘客渐渐多了起来,上车的乘客渐渐减少了,车厢里开始有些松动。这时售票员开始前后走动售票或敦促乘客刷卡,嘴里还不停地提醒:“请大家不要挤,文明乘车,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请有大家给老年人、小孩、孕妇、残废人让座。”
真是笑话,当大家挤成一团不分你我胶着时,道德也因为个人的需要而被抛到九霄云外。只要能去上班,只要能在车里待着,只要有一个空间,其余的事情都不值一提。老人被挤得颤颤巍巍,小孩被挤的嗷嗷哭啼,女人挤得忘记了自己的性别,甚至对那些浑水摸鱼骚扰的变态行为也无奈的承受。只要是“挤”得不行,什么尊老爱幼,什么男女有别都不值一提,本来就已很狭窄的道德空间,在挤来挤去中变得荡然无存。
随着离终点站渐行渐近,公交车又恢复了本来应有的秩序,车厢里除了三三两两的站客,其余的人都在座位上悠闲的看着窗外的风景。残、老、幼、孕的座位有恢复了本来的功能,售票员欢快在车厢里穿梭,卖着票报着站名。仿佛这辆车从来没有发生过“挤”的一幕,被挤出的道德又回到属于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