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一缕历久弥新的魂魄

一缕历久弥新的魂魄

2013-10-23 19:32 作者:独上西楼2009 阅读量:3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从那个春雨霏霏的日子起,我特别注意收集主席的书。主席的诗词、主席的领导艺术、战争艺术和传记。几年下来收集了数十册,并一一仔细阅读。一粒粒言简意赅的文字,如一颗颗饱满的、营养丰富的粮食滋养着我的心灵和随年岁的增长逐渐丰富的精神世界。

春雨霏霏,我漫步在人烟稀疏的街头。树木、花草刚刚萌生绿意,一抹抹鹅黄,如细细的春雨吐露着淡淡生机。路边有几个卖闲杂物品的小摊,摊主撑伞四顾茫然。我无心地走着同样是无心地用眼瞄着躲在湿漉漉的油布纸下的小物件。几册纸页发黄的小书飘进视野,似暗夜里一簇火苗,闪着灵光。一本《毛泽东诗词》,熟悉的毛体,气势恢宏的竖排诗词楹联,让我在那个细雨霏霏的春日,心热热的,蕴满遒劲的诗情。

从那个春雨霏霏的日子起,我特别注意收集主席的书。主席的诗词、主席的领导艺术、战争艺术和传记。几年下来收集了数十册,并一一仔细阅读。一粒粒言简意赅的文字,如一颗颗饱满的、营养丰富的粮食滋养着我的心灵和随年岁的增长逐渐丰富的精神世界。

主席的文字朴素、富含启迪。老人家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如写意小画,几笔勾勒出一个个深邃的道理。如《论持久战》中“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读这样的文字,你无需冥思苦想便能深深的体会出老人家要告诉你的是多么朴素、伟大的道理。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战争、命运、前途的认识。每当翻看今天报刊上冗长、空洞的文字,我替今人愧对老人家简洁的文笔。

主席的文字简练、豁达。往往几句道破千百年来的争吵、议论。如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古人所谓‘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秒’。”一语道破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处理好突如其来的各项事情,达到事尽人意的效果。

1945年10月7日,重庆谈判期间,主席写下《沁园春雪》一词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其词气势宏大、意境渺远。从词中可见伟人的气魄与雄心。这首词发表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蒋介石急忙召集“御用文人”填词回应,但所作之词,无论意境、气魄远不及主席之词。蒋只有摇头叹息,失望罢手。

主席的书影响了几代人。伟人的深邃情怀久久地飘荡在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一粒粒穿透时光逶迤而来的石子,渐渐堆积成巍峨的群山,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渐渐地飘扬成一面旗帜、一个信仰、一种胸怀和一缕历久弥新的魂魄。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一缕历久弥新的魂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