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月落西山

月落西山

2013-10-18 11:21 作者:都市的小村庄 阅读量:43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何时能忘情未了,日落西山月中天。撒一杯酒看尽日落繁华,数尽繁星明月,更添寂寞愁思。

日落西山夜已深沉,红灯酒绿的都市,夜夜煮酒飘香的街道,麻痹了醉奈的人生,有多少人能够在醉意朦胧中寻找得到回家的路?

他们本就有家不想回,还是本就想拒绝寂寞在此相聚,或是就像喜多人只为了追求这样的红尘梦想而寻欢作乐?

是否他们有了相聚的欢乐就少了我这样的离愁。思怨总是离不开寂寞最深的人,总是用夜半无眠来折磨思乡的人,有情的歌喉总在吼着无情的回音,难入眠更添思乡情。

吼得最凶的歌,原是最不会唱歌的人,他们只想用吼声来吸引你的注意。听这样的歌,还不如听故乡的狗叫鸡鸣更为亲切。有了年龄的隔阂,其实也就有了听觉的错乱。我喜欢听低沉委婉的,能够定人缠绵入梦的歌,比如已故的邓丽君;还有崔京浩的一首《父亲》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奶奶最喜欢听的就是戏剧,不管黄梅戏、赣剧、还是京剧,听不懂也无所谓,只要的是那种感觉,看的是红进绿出。因为奶奶获取的音乐细胞,是自小来自乡村的戏剧舞台;父亲不仅仅是喜欢戏剧,还喜欢五六十年代的战斗歌曲。每到夜晚的日落黄昏,父亲的房中总是“锣鼓喧天,炮声隆隆";孩子们喜欢的却是儿歌,而我似乎什么都喜欢又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有那故乡的松涛依旧,像长江的水永不停歇的脚步。

其实,我们喜欢的都不是歌,因为我们人类都有一颗怀旧的心,我们听的是回忆,听的是对已过得昨天失去的向往,听的是寂寞。

我喜欢的还是故乡的秋虫低鸣,一声狗叫会让它们懂得羞涩的忿怒,马上陷入无言沉寂。我更喜欢此时冬天寒意浸透的故乡月落西山的那份醉迷。总记得我俩在哪里,遥望无月的星空,指点星光幽梦的黎明,许下你我今生无悔情缘。

窗外,雪未消融的寒冬,午夜传来的喧哗。南来北往的旅客,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旅游而来,无不是为了那一件遮羞的寒衣,为了一个可以饱餐的饭碗,焦灼容颜疲惫前行。有必要如此醉酒人生,夜不识途。

我不相信你的枕边就没有了可以依附的亲人,千万别等那寒意惊醒了自己才想起家中还有那孤枕难眠的人!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在寻欢作乐还是有意为之,是否因为有些人没有了可以炫耀的人生,只有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而忘乎所以的相聚闹市。浸透寒意的奢侈,相伴黎明而终,如果这就是一个懂生活的人的享受,那我情愿听到故乡的松声浪涛和那翠竹悠扬的笛音,吃着那刚刚热锅的花生或是爆米鲜糖,听着儿女的梦呓。

我从来就没有要求自己不可以穷的天下第一,或是富得天下无二。我们本就是一个平凡的百姓,在平凡中追求一份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动。没有什么看不惯的,风声可以浪涛,夜半可以鸡鸣,又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别人在午夜过后吼一首惊梦的歌喉。也许他(她)只是以此发泄内心的沉闷,我们有谁能够真正懂得别人心中的痛和快。

想起几日前的清晨,渤海湾退去浪潮的边缘,我看见渔民在“跪”地求财(用两块短小的木板做的向前微翘的滑板,放在自己的膝盖下面跪着,不至于自己陷入泥滩而无力自拔)捡拾各种海蚌、海螺、海瓜子、海虾······

海岸早已结起了冰霜,枯死的残叶上落满了水做的冰花,唯有这些像极了故乡的河岸。伤痕累累的难泥画下一道道残痕,匍匐前进而奔的渔民,捡拾着一个又一个裸露在泥滩边缘脆弱的生命。水虽然不能穿透水衣,但寒意还是会将人神经麻木。为了生存他们也只有那份无奈的忙碌。

海风吹黑的脸容留下岁月的沧桑,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故乡六月炎炎之下劳耕面黄肌瘦的亲人。每当这时我的心总陷入沉闷的窒息,不用亲眼目睹他们劳作的场地,单看他们的脸容也能知道活得艰辛和劳碌。

其实,走到哪里都是一样有这样活得并不容易的人,当我们在大口吃着海鲜小口喝酒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楚楚可怜的渔民和那烈日炎炎之下劳作的亲人身影。有没有想过鱼是从何而来,难道我们就不能节俭奢侈,求得一丝心安。

未知的人生路,不是我们能够一帆风顺的,平安的路我们都在乞求!

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读懂人生,为自己谱写一首辉煌的赞歌,看透人生的真谛。梦与人生总会让我们走得更加艰难,看不清前后的海岸,道不明只有那日落的辉煌。曾经的过往会让我们更加失落和珍惜。

梦已消,情未了,浪涛惊岸海,月落添愁思,苦也更堪情。

总是在回忆中消磨了自己的斗志,看惯了叶落花开,思心又茫然,何时是归途?

相关文章关键词

《月落西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