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土地中走来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人,自从能背起竹筐那天起,我的双脚便在泥土中跋涉,我的双手便伸向泥土,去采取供养我最基本的生命资源。虽然,在这片土地上苦过也累过,对它却从来没有嫌弃或是厌倦过。
虽然已经是人到中年,却很少回忆往事,不是我的以往有什么不堪回首,确实是感觉当今的生活比从前要好的多,若是老沉浸在过去,对现在有吃,有住,有钱花的日子就会太满足了,也就不思进取了。
想起小时候虽然在物质上极度贫乏,可也是无忧无虑,每天开心快乐。除了按时上学,在星期天或是放寒暑假期间,就会背起竹筐到田野里去割草,拾柴,或是帮大人干一些简单的农活。
好像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农村实行改革政策把土地承包到户。那时,我们家只有妈妈一个主要劳力,爸爸在乡政府工作也帮不了什么忙,家里的农活也就是我们兄妹三个,在不上学的时候帮妈妈干一些。最怕的是到麦收和大秋,那时候的农活完全靠人力,用镰刀或锄头,一下一下的割,一锄一锄的耪。
麦收,妈妈会老早地把我们叫醒,赶着早晨凉爽的时候去割麦子,分产到户的麦子每家长势都很好,一把拢不透。弯腰割下去,不一会就会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把站立的麦子割到,再打结扎捆,再攒成大团,用车拉到麦场等待脱粒。那时候的麦场,整夜灯火通明,浑身带满污垢的人们彻夜不眠抢收麦粒。要是赶上没雨的天气还好,要是突然大雨倾盆,地里的,场上的人们就会乱作一团,大呼小叫抢收遮盖麦垛,麦收是农民最累的时候。
农活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收割完小麦,为破土而出的玉米苗定株,正赶上是天气最炎热的夏天,人们用锄镐一下一下的给玉米间苗,也同时铲除沟垄里的杂草。头上顶着太阳,脚下踩着土地,手握锄把弯着脊梁,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是形容的这个景象。当年农民得到的一点粮食,用古人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描述最恰当不过了。虽然,农民付出这样的辛苦,也只能解决温饱。
庆幸的是我只赶上这样辛苦劳作的末尾,不过也都经历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农村,锄镐木锨已被淘汰到角落,先进的机械化把劳苦的农民解脱出来,种地已经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农民只要把种子化肥运到地头,再把收割机收好的粮食运到家,把种子用播种机播下去,等苗出来以后喷洒农药,就等待收成了。
现在的农民不仅要把地种好,最主要的是搞一些副业,各投所好,有的经商,有的开厂,有的运输,有头脑的赚大钱,图安稳的卖体力。村里几乎没有闲人,男人女人们都有自己的事做,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只要身体好,也会把一些手工活领到家,每月挣它千八百的没问题,每家都翻盖了新房,屋子都宽敞明亮,有发了财的在城镇买了楼房,购置了私家车,乡下城里两边跑,每家也都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
虽然扔下手里的锄镐木锨,从田间地垄中走出来,我依然还是眷恋那片土地。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跑到田野,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让风吹走我浮躁的情绪,让绿舒展我干涩的眼眸。走在绿荫遮蔽的乡间小路上,田野.宽阔,空灵的胸怀让我陶冶,土地永无止境的生命力让我倾倒。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网络里有缘邂逅了这个交流平台,它以简捷的方式让我们这些平民吐露心声。当我胆怯的,把简单直白的文字投入时,心怦怦跳动,当我看到发表文章上面红色的鼓励印章时,看到文章下面来自陌生朋友们的温馨点评时,我欣喜若狂。感谢热情的朋友们,感谢,让我一个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女人,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