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追梦,演绎自己的故事
《第三十六个故事》是一部关于城市生活的清新而文艺的电影,关于追求与梦想,关于现实与渴望。那种从不满足的欲望从来就没有对和错,我们都只是在向前走,走向我想要的生活。
台北市的一角,伫立着一间清静雅致的咖啡店。朵儿和蔷儿,这一对美丽的姊妹花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一本泰文食谱的启发下,蔷儿鼓励姐姐开展以物换物服务,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客人。而拥有36个城市故事的周群青的到来,引起了姐妹对心里未完的梦的追求,也鼓动了她们隐藏在看似稳定的生活下那一个敢于追求的心。
很喜欢其中极富艺术气质的那些镜头,开一家咖啡馆,让它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终于感到自己离自由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那么随心所欲地去布置,希望靠着自己的手艺获得肯定,是多么美妙而令人感动的事。价值的实现也不过如此简单,只需要别人一句赞美肯定,只需要客人一个微笑鼓励。女主角浅笑着,远远眺望这孤独而匆忙的城市,风掠过,仿佛将要带着她游遍这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白日梦就在头顶上轻轻飘着。
无奈现实横亘期间,我们的路又变得漫长而遥远。幸好,电影中没有过于激烈的矛盾,将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大化地呈现。所以,即使在妈妈若有若无的嗔怪、无奈的劝说之中,我们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那一层薄膜依稀地阻隔了彼岸的追求。也正是因此,那些微小瞬间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感动,是平静温馨而没有半点失落与遗憾。这确实是一部很好的治愈系影片呢!路再长,也终会到达完满的终点,最后的我们必定在向着更好出发,
寻寻觅觅,或许我们都是缺失的半圆。有人想要车,有人想要骨瓷,也会有人刚巧多了车与骨瓷,同在一个城市,要兜兜转转几个圈才那么刚好地与他遇见。我想要的那种生活,总是在别人身上那么灿烂的闪耀着,抬眼,羡慕,仰望,但要朝那个方向努力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放弃自己所拥有的被别人羡慕着的生活,又该有怎样的洒脱?爱情不是主调,蕴含在细微里的小情绪却又那么强烈地告诉我们它曾来过,也渐渐地改变了很多。
影片中穿插的旁白与讨论,那样淡而轻的口吻像极了局外人参透玄机的豁达。那种半伤感的浪漫会有几个人与我一样,沉迷得不可自拔。是歌亦如诗,那些光影的流转,唯美的画面,确是喧嚣都市中的一抹清流。
选择,它便是一个可能性而已。世上有结果、后果,却没有如果。但追梦,那该不是一个设想值,而是随心的必然。幸福的人生必定是自己选择的人生,影片种种矛盾的观念,导演插入了关于路人的采访,其中的回答有的看似天真,有些却是意味深长。那一个个问题,也在敲问着我们的内心,你选择哪一个?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很喜欢那个关于画家的故事,它令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的画面,我们一直孤独着,寻觅着,尽管往着不同的方向。直到找到彼此,终于为这漫长的寂寞拾获解药。这是关于爱情一个近乎完美的状态,即使只在童话小说中呈现。而电影里也将那份浪漫阐释得淋漓尽致。
“听到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故事,可是听多了,也会希望有一天自己有故事和人家换啊。”女主人公那一声淡淡的感叹打动了多少都市人固步自封又追求改变的心呢?渴望想成为别人故事里的那个人,想知道接下来的每一个故事,走过你所走过的35个城市,接下来的第三十六个故事又将会是怎样的奇特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