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
[导语]:到底什么是爱情的本质呢?是地老?是天荒?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相互欺骗,相互隐瞒,如最初的流苏和柳原一般,互攻心术,各取所利。或许,爱情,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吧,两个人,在一起是一回事,而真正相互爱慕、相互敬仰,又是另一回事。爱也罢、恨也罢、相互猜忌也罢,只有经历过磨难的感情,才能愈久弥坚。
那一场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
——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
这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与书中文字是紧紧相扣的:紧张、彷徨、迷惘、愤怒、忧伤、感动……
一个是离过婚,物质上、精神上都被娘家人逼到死角,却也是温婉聪慧,在爱情中可以做到理智大于情感的女子;一个是华侨的少爷,嫖赌吃喝样样都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个是只想要一纸婚契,知道爱情不能长久,便想靠婚姻来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而一个却也是逢场作戏,只想玩弄情感,贪婪美色的情场高手。如此这般的两人,却开始了恋爱,这恋爱在绵绵情话营造成的甜蜜氛围中展开,如同一场无声的战争,各自算计、提防、较量与欺骗……
她,便是白流苏;他,便是范柳原。
有谁会想到,这样各取所需要的两个人,会拥有一场“倾城之恋”呢?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这是范柳原对流苏说的话,也是最能震撼读者的言语。
果然,他的话应验了,不期而至的战争降临了,香港沦陷了。一座原本亮丽迷人的城变成残壁断垣,一对原本你进我退、相互算计的人由变成生死契约,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流苏和柳原的爱情在城的沦陷与消失中萌生、成长,城毁了,他们之间的“战争”也结束了。在纷乱的世界里,他只有她,她也只有他,不可预知的未来让他们相依,出生入死的经历让他们默契。最终,他们结婚了,也共同意识到了一点:能同生共死的必然是夫妻,而非情人。
一座城市的倾覆,铸就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让他们在苦难中相知、相携,最终相爱。读到这里的时候,在心里,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那我呢?我所心心念念的那场‘倾城之恋’呢?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我是多么希望,爱情,也能在我今后的生命中来场同样华丽而又凄凉的演出”。如此想着,眼泪便顺着脸颊缓缓滑落,如蛇一样亲吻着肌肤。大抵,这便是文字的力量吧。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是小说《倾城之恋》的开头也是结尾的文字。仿佛叙述着故事在悠然的由远而近的胡琴声中渐渐拉开帷幕,而后男女主人公又在缓缓逝去的胡琴声中慢慢散场,曲终人散,只剩得“爱情”两字留给读者们去沉思遐想,或心疼,或期盼,或逃避。故事结束了,我的内心却颇不平静,眼前的视线再一次模糊……
许多人都说,张爱玲是一个怪人,原本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倾城恋爱”,在她笔下,恋爱的双方却只是各取所需,相互充斥着欺骗、隐瞒与算计,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让人愤慨。可是,这些只是前期伏笔,对我而言,文字让我拥有的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因为男女主人公在经历过磨难后最终相处一起,拥有了真正的爱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情的本质呢?是地老?是天荒?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相互欺骗,相互隐瞒,如最初的流苏和柳原一般,互攻心术,各取所利。或许,爱情,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吧,两个人,在一起是一回事,而真正相互爱慕、相互敬仰,又是另一回事。爱也罢、恨也罢、相互猜忌也罢,只有经历过磨难的感情,才能愈久弥坚。
“倾城”,铸就了爱情,产生了悲凉,而悲凉,却正是爱情萌生的成因与魅力之所在。要知道,真正永恒凄美的爱情,那可是时光和磨难的沉淀啊,一如“倾城之恋”。
注:此文原载于《青少年文艺》杂志
(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