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我后半生的理想是写作,一位业内的人士好言相劝:“不必那么劳神,我周围写的好的人多得是,不过如此,很难走出来的。年纪大了,身体更重要。”
我想从事精神生活,挖掘人内心的东西,是实践的结果,也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我想写一部自己的生命之书,谱一首生命之曲,那心曲像蜿蜒的流水,又像奔涌的江海。
在我们周围,很少有人追究生命的意义,似乎活着就是为多赚些钱,不想做的事死后是怎样,百年之后会怎样?
当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追求的时候,似乎这就成了生活的定义和公理。反而觉得超乎其外的人不务正业不可思议了。
在五十年的生涯中,我经历了多次的选择和彷徨,最大的特点是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不断调整人生的方向。当我确认自己喜欢是什么的时候,我能放弃眼前,投奔新生活。
最初以一名工人考入某大企业,不断进取中,我的工作被认可和发现,从一个工人到幼儿园老师,又从机关行政部门到党委部门,入党转干工作稳定安逸了,我的心躁动了。我不甘于喝茶水慢条斯理的工作,不忍宝贵的生命被时光销蚀耗费,主动辞职奔涌到滚滚热浪的商海。
在商海中,我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羁绊,关键时刻敢于决断,一次次登上新台阶。在悄无声息中,走在前面。
人在没有的时候渴望拥有,在拥有以后反而回归童年的素朴和好奇,这是对生命重新思考的结果。
人们总是把眼前的事儿看的很大,喜欢实际抓得住而又现得利的东西。对于虚无飘渺的理想、梦想什么的,感觉不切实际,投以异样的眼光。
在世俗的价值中,有的人永远追逐,以期自己完全合乎;有的人偏偏跳出圈外,“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他蹦蹦跳跳寻找生活的美景,全然没有一点负担。
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地他乡读书或在图书馆如痴如醉地坐上几天,或独守书房,在音乐中拉长思绪品享超然物外的生活。
有人问我:“你坐得住,不寂寞吗、”当然不,你怎知道与哲人对话与经典接壤的美妙?那是一个更大的美丽的世界。你又怎知道自我设计生活,漫步恬淡本真生活的乐趣?
“那你不管家里,不担心自己可有可无吗?”有人问的在理。
“不是不管,每个人都要为家做贡献,但你重要的使命完成后,何必永远顾恋?如果哪里没有你照常转,而你还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那才是至高的能力和境界。”
为他人固然可爱,但为自己更为重要。人不可在浑然忙碌中失去自己,世界是由千千万万个体组成,把自己做到极致伟大,世界自然光彩美丽。
生命诞生直至老死,你都应该重视每一天、每一个过程,既完成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和使命,又把自己化作小鸟去放飞。
试想我们的一生,童年无猜,少年青年读书,而后工作成家,完成对社会家庭的义务和使命,抚养子女孝敬老人全心投入,孩子大了,丝丝白发已爬上我们的额头,然后,我们的父母相继离世,我们成为他们一样的老人,在继续抚养孙儿,直到终老。
只要活着,我们永远是义务者。我不否认,但我们能否在他人力所能及独立的情况下,为自己减负?如果我们的儿孙都在这样繁复中生活,在一种动物的本能中繁衍,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能实践生命的意义,宝贵的生命不是白来了一次?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千千万,当时间把他们埋没,前进的车轮依然向前,可能会迷路,打了弯儿,但还是改变不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的轨迹也是人自身的轨迹。有我又常当做无我,多轻松,多好啊!你知道还有多少美景等待我们去观赏,去探寻?
当你拥有了梦想,选择了自己的目标,你该持有怎样的心态呢?
谦虚,不可妄自尊大,你是一名小卒,你所作的事走到哪里顺其自然。“也许我喜欢的事儿最终一无所成,但我还是会在闭眼的那一天满足。”
我喜欢写作,我不幻想哪一天成名,我写的文章可以没有人看,但我还要写,不为迎合世俗的华宠,只为自己的心。无忧者无虑,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怀多么幸福!
后半生,我的理想,不再为物质财富忙碌。十年、二十年之后,我的财富将是厚厚一摞用心写成的书稿,即使没被认可,没有变成铅字,我也会无限自豪和欣喜,因为那是我珍贵的生命之书!
2013年1月14日早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