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已知春信至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看到那本《漱玉集》时,景仰之情就会从心中升腾而出,轻轻地摩挲着浸润着墨香的帙卷,千万缕的思绪就会穿过时空隧道飘飞到遥远的宋朝,在清明上河园的虹桥上,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就会款款地向我走来……
她一会儿在湖中的荷花深处欢笑地划着小舟,一会儿倚门回首,却把梅来嗅,一会儿又樽前菊酒,抚琴浅唱…..清丽优雅、浪漫多情、才华横溢的她让我百读不厌。她宛如一幅恢弘、多姿的山水画卷,浏览其间,让人乐而忘返;她又似一部了中国文史的经典巨著,让人叹为观止。读之,似香茗,如甘醴,醇美之中让人回味无穷,思之,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今晚,我梦回大宋,斟满杯盏,调好琴弦,展卷研磨,欲和她彻夜畅谈。乘着岁寒的夜风,穿过了滚滚的红尘,我终于走进了大明湖畔,来到了趵突泉边,站在了一树绿烟的垂柳下,眺望着潋滟碧波的湖面,寻找着红藕深处那一叶芳舟,但是,湖水寂寂,莲叶深深,不见小舟的踪迹。那个青春美丽的女孩子去了哪里?
冬夜好冷,特别是今年的冬天最冷,此时的深夜更冷,可是一双红肿的手还是不停地在键盘上执着地寻找着。恍惚中,我看见朦胧的江南水乡里,矗立在青山下的一座小阁楼里,一位青丝如云的女子静静地伫立在窗前,她蹙着额头,正仰望着残云碧天上的那一行南飞的大雁出神……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凤留旧寒。”
一曲《菩萨蛮》在静谧岑寂的深夜里哀婉地飘飞着,我的心也随之在那广袤无垠的蓝天上怅然若失着,初入《漱玉集》时的那种欢畅美好感觉顿时隐匿了,随之而来的是从那一腔忧郁的琴曲里飞溅出来的哀怨声,在凄凉的夜色里飘荡着。好孤寂、凄清的冬夜啊。
春去春又回,何时雁能归?孤身一人、身居异地的她在飘雪的冬夜了独对孤灯,与清影相伴,是何等的凄凉啊。窗外,雪花簌落,寒风阵阵;室内,沙漏淋漓,红烛泪涟……我不忍再读下去,掩上了书页……
我来到庭院里,看残雪中的迎风摇曳的青竹,问墙角下裹着冰霜的红梅,望天宇中那轮皎洁的明月……
欢愉的时光不见了,美好的圆月残缺了,鲜灵的花朵凋谢了。她已经不是往日那个俏倩生辉、与花比靓的美貌的少妇了,“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青春年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不见了,而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沧桑的岁月落在了风鬟雾鬓上。多少个凄冷的深秋之夜,她站在窗前,望着梧桐更兼细雨的萧瑟秋色,满目的凄凉总会扑面而来,“三杯两杯残酒,怎地他晚来风急?”寒秋的伤感也飞落满在了我的眼前,可我却不知用什么话语来温暖她那颗孤独的心。想写一封安慰她的信笺,当面对着铺开的宣纸时,我竟然无从落笔。我浅淡的疏墨怎能够与词家宗师对酌?惆怅的我陷入了深思。
一院的清辉笼罩着深寂的闲庭。月光下,一袭风霜的她在举头望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谁能够理解那个在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女人啊。月圆之夜,春来之时,本应与亲人携手共度良宵、共游佳境,可是,多舛的人生羁旅却让她伶仃茕茕地在深冷的寂夜里“倚楼无语理瑶琴”,“夜阑犹剪烛花弄”。明月依旧照朱楼,芳菲依然笑春天。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不相同。动荡的局势,不幸的命运,接踵而至,怎能让一个纤柔的女子禁受得住?满腹的伤楚化作了串串的泪珠坠落在了凄冷的月辉中……
她轻轻地拨着琴弦,那首低沉哀婉的《武陵春》从她的指尖飞出,在金华深夜的上空回旋着。月亮不忍再看,悄悄地躲在了青山之后,星儿不忍再听,扯片云絮掩住了泪流满面的凄容。
很多人欣赏的是她的美貌和才情,赋予她“天下第一才女”的美名。可是,才气的后面隐藏那些不为人知的忧愁与凄楚是很多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作为女人,谁不想过鸾凤和鸣、平安美满的幸福生活呢?谁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在风霜之夜拄着拐杖、踯蹰行走的她,多想找到一个安稳与温暖的心灵港湾啊,让在风雨之中飘摇的一叶孤舟停靠在岸,好好歇息歇息。她的追求难道错了吗?
命运又一次给了她重重的一击,残酷的现实生活又让这位饱经风霜的她尝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居心叵测,什么是奸诈阴险。一代才女,竟然被巧舌如簧、浪得虚名的小人所骗,而且还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真让我义愤填膺。那个可恶的张汝州,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趁人之危,骗得了信任后就原形毕露,真是可恨之极!!!命运啊,您咋会这般艰涩啊,您就忍心让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倍受煎熬?……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十四个字中包含了多少的无奈与辛酸、凄清与苦闷啊,谁人能解其中味?万家灯火时,别人儿孙绕膝,笑语盈盈,享受着天伦之乐,可她“帘畔钗摇风寂寂,琴边枕冷月迟迟。霜毫挥尽千行泪,红烛萦牵百种思。”一庭的清辉冷照,一帘的烛影摇曳,一弦的声声慢语,让我看得心疼,听得泪涌……
我欣赏她的才情,我怜悯她晚年的命运,我敬佩她如梅花般的秉性。虽然,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对她冷酷无情,然而,她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而是面对着张汝州那狰狞的面目挺而痛斥,对他的欺名盗世义正词严地在公堂上予以叱责,彻底揭穿了张汝州人面兽心的假面目,哪怕自己身陷囹圄也要与这种恶行作斗争,她这种气概才真正地体现了一代才女与众不同风格,也就是她的这种在逆境中不低头、不折腰的品行折服了很多人。
人们欣赏一个人,不但是欣赏他的才气,更主要的是欣赏他们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诗才一流,为近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宋之问在历史上名声很差,皆因世人认为其品行恶劣,为人不齿。是啊,如果诗人没有让人们赞赏的人品,无论他的诗词写得再好,在人们的眼里就如同一堆烂芋头,毫无一点价值可言,只会徒增笑尔罢了。
我们的才女在文坛上却是以寒梅的秉性屹立于凌冽的风霜之中的,虽然经历了晚年的羁旅磨难,但是却没有摧残她的意志,在逆境中仍然致力于《金石录》的整理及编纂工作,为我国的文史宝库又奉上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为后人考证文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她喜爱梅花,“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少女是多么的可爱。寒日里,她把盏赋“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的梅韵。在人生的低谷时,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梅花总能给她以力量和希望,让她看到春天的气息,让她感到人世间还有美好存在。千百年来,她的诗词广为人们所喜爱,人们不但喜爱她婉约之中不失凌厉之势的豪迈之气,更重要的是欣赏她在具有梅花的气韵和风度。
“遥看梅姿高翦,细品睿枝如练”,她有着梅花一样的美丽,也有着梅花一样的神韵。她不但有着让人们赞誉的人品,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拥有一颗与国家命运息息相通之心。她虽然没有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痴迷,也没有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在沧州”的伤情,但处于战乱之中的一个弱女子也和他们一样,拥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语出惊人,天地敬仰。倘若那些权贵们如她那样能有如此高远的认识,失地岂能收复不了?
“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徒。满眼骅骝杂蚴?,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不知当时的那些“男儿”读到这些诗赋时,脸红不红?
纵观千古诗坛,能留青史的才女有谁能与她相提并论呢?唐朝的薛涛以才女著称,但是与其相比,黯然失色。同朝代的朱淑真也以才女著称,然而,一颗明星怎能与皎洁的明月相提并论呢?因为她们的诗是写给自己的情感看的,而我们的大才女,不但把诗词写给自己的心灵看,还写给休戚相关的人们看,写给动荡不安的时局看,写给滚滚的历史长河看。
你听,从遥远的宋代,隐约传来了一曲激昂乐曲,在寂静的夜空里回荡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歌者,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我喜爱她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诗词,我喜爱她婉约且豪放、历久弥新的词风。她不是用笔墨在写诗填词,而是用一颗流光溢彩的心灵在谱写着惊世骇俗的乐章,她那双灵韵的手弹奏的每个字就是一个鲜活的、跳动的音符,时时刻刻都都在演奏着千古绝唱,演奏着万世传奇……
2013年1月14日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