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间歌谣散记
当您踏进临沧这块大地,不管是在乡间的瓜田李下还是城里的茶余饭后,不管是与黎民百姓的交谈还是与文人雅士的小聚,稍一留神,那丰富多采的民间歌谣,真是比比皆是,耳不暇接。民间歌谣是临沧各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生活就有歌谣,生活本身就是全方位的,临沧民间歌谣也是全方位的,民间歌谣常见的是山歌、情歌、小调和一些以吟诵形式出现的民谣。
情歌,在民歌中占很大的比例,主要反映男女恋爱内容的对唱。情歌情感表达真挚,加上唱词风趣、幽默,所以感染力很强。如临沧旧时情歌对唱。
男唱:“阿?呀,看你外表(么)是花红样,啊伊哟,一说一笑阿表尼?,咬你一口(么)格是涩多衣”?
女和:“阿哥呀,花红摆拢(么)那玲芹卖,啊伊哟,一说一笑,阿表尼哥,一样皮色(么)是两样心”。
男唱:“阿嘞耙田耙得烂,阿?栽秧手不伤”。
女和:“嘞抬犁来?背耙,搭伙巴奔小人家”。
男唱:“太阳落去四山黄,小?回家约带嘞。”
女和:“人家有家归家去,小?无家归哪尼?”表现出旧时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向往。
情歌多以男女对唱形式出现,有“花花调”、“猜曲”“弦调”等。多为演唱民间生活习俗的内容。现摘录一曲:男女对唱情歌
(男)吃饭想你隔食病,吃茶想你茶汪心。
(女)小?吃酒为你醉,不会吃酒得罪人。
(男)人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
(女)苦瓜种在苦荞地,苦瓜抽藤会出头。
(女)做梦不知跌倒处,骑马不知走路难。
(男)别人骑马我走路,后面还有挑担人。
山歌:在民间口头流传,有固定的曲谱,歌词则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即景生情随口现编现唱。临沧的山歌只是在劳作时对唱,人们通过山歌唱劳动生产,唱新生活,唱人生的感悟,或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等。山歌是鲜活的、人性的,它贴近生活,运用比喻、夸张等创作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劳作时在那空旷的山野田间,山青水秀,人们放开歌喉尽兴抒发,音韵悠扬,可起到增强劳动气氛,减轻疲劳,加深人们的感情交流的效果。山歌是一种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形式。
山歌独唱
一支筷子难耙饭,一个独人难当家。
人老只为焦愁大,树老只为水槽根。
走路莫走偏坡处,踩塌一脚去半山。
小时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
早知诗书比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
大田薅秧茅稗多,拔了茅稗壮秧棵。
只要秧苗快长大,一家老小笑呵呵。
风柜打米光荡光,老鼠生儿帮猫忙。
篮子背水白使气,怠慢阿?空回乡。
比如帮人插秧时唱给主人听的民谣:“你家三天不到田头转,大田心上起尘灰”,劝戒不能懒惰,对庄稼要勤于管理。犁耙田时唱的牛歌“哎咳,叫一声我的小弯角你转回来”,表现出农夫与耕牛之间的特殊感情。过去每个村都有几个唱得较好的,旧时临沧乡间的民歌很多。
小调:在临沧很流行,传唱广泛多反映贫苦人群的生活及个人境遇,歌词直白、亲切,旋律苍凉悲愁,听后使人伤感而产生同情。在临沧,您一定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调,好,那就将《三月六》特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葫芦抽藤开白花,爹妈养我小冤家。
大村小寨来问你不给,你才给深山老林独家村。
我晚上睡觉鸡眨眼,狠心的婆婆就叫起。
豹子老虎做邻舍,小雀老鸦做叫鸡。
理起勾担去挑水,水井头上老虎叫。
理起勾担跑回来,狠心的婆婆就骂起。
青菜烂饭不断顿,刺竹背笼不离身。
老鼠钻进牛角洞,日子过到树尖子。
转过灶房搓麻索,细细想想划不着。
一春不发两春草,一世不做两世人。
背起小娃回娘家,去到那高山十里路。
抬头望见?房子,低头望见?家乡。
阿妈听见儿回来,眼泪汪汪转出来。
阿爹听见儿回来,杵棍倒绊转出来。
大嫂听见?回来,三道大门砸关起。
二嫂听见?回来,“扫槽母猪又回来”。
三嫂听见?回来,花花枕头递出来。
大哥家门上前出青草,二哥家门前起青苔。
打把镰刀割青草,打把锄头铲青苔。
三哥听见?回来,花花被子递出来。
叫你大嫂不要骂,爹娘在着我才来。
爹妈在时山成路,爹妈不在路成山。
《三月六》这首小调每两句的第一句唱完后加唱“哎三月六呀”,第二句唱了前四个字后加唱“嘛依依呀”,第二句唱完后加唱“呢热肉”。《三月六》流行较广,反映封建社会农村妇女悲惨生活歌词在各个地方唱的不一样。
还有一首小调又如反映旧时“走夷方”的赶马人旅途艰辛的《出门调》:
架脚落地望四方,时时想起我爹娘。
人家是人我是人,别人在家我出门。
人家出门人服侍,小哥出门服侍人。
白天好吃锣锅饭,晚上难睡绿叶床。
石头当作花睡脑,草皮当作四绿毡。
正着好睡下大雨,天亮不亮就开班。
头顶雾露也要去,脚踩霜芽也得担。
童谣:临沧的童谣形式简短,每句多为三言和四言,上下文不一定搭配,也不一定完整地表达某个意思,只图读着压韵顺口,自古以来一直在儿童中吟咏,后约定俗成那么几句。民间童谣边念边辅以动作或接着玩与童谣有关的游戏。旧时民间童谣很多,据考证下列的古童谣清代就流行镇内各村,其它为民国以后的歌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后,很少听到了。临沧童谣怎样,现在如何。请看下列歌谣。《洗衣裳童谣》:小姑娘,百花香/下河洗衣裳,白白洗,白白浆/抽出竹竿晒衣裳/竹竿短,嫁笔管/笔管空,大相公/笔管矮,嫁螃海/螃海臭,嫁绿豆/绿豆香,嫁青姜/青姜辣,嫁宝塔/宝塔高,跌蛇腰;《女扮男装上学堂》:因为祝家缺儿郎,女扮男装上学堂/姑娘脚小难行路,就把棉花鞋里藏/冬季里,雪茫茫,遍地只见使牛郎/东方日出红似火,贵人悄悄学文章/我在南山读书台,南山花叶落成台/亲人挂我双泪流,我爱读书不回来;《山林童谣》:鸡蛋壳,鸭蛋壳,翻山梁子打小雀/阿婆去挖药,挖不着/听见豹子叫/理起石头砸脑壳/比哩波罗滚下河。《十大姐》:大姐粉—白/二姐紫—色/三姐三打扮/四姐人来看/五姐五牡丹/六姐嫁老憨/七姐七灵灵/八姐害死人/九姐狐狸精/十姐童子拜观音;《打铁》: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大刀送二爷/二爷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毛铁/毛铁打得叮当响/哥哥嫂嫂来帮忙/打支枪,送老康/打门炮,送老赵/打把大刀送前方;《小八哥》:小八哥,上树砍干柴/望见人家送礼来/娘家送的好绸缎/婆家过的梭罗鞋/梭罗鞋上滴点油/姐?三个在梳头/大姐梳的莲花簪/二姐梳的看花楼/唯独三姐不会/梳个西瓜滚绣球。
您来临沧,也一定会听到少数民族歌谣的歌谣吧!那么我们就与南美拉祜族民族歌谣为例:言语简单、感情纯朴是拉祜族歌谣的最大特点。拉祜族歌谣有其独特魅力,它起源于生活生产劳动中。在远古时期,拉祜族是一个游猎民族。反映游猎生活的歌谣主要有《串山歌》、《追山歌》、《追麂子歌》、《小猪吃奶歌》、《松鼠歌》、《虎豹歌》等。在发展过程中,拉祜族同胞与大自然最为亲近,与鸟兽为伍的日子,让他们学会了鸟的轻盈、兽的猛烈。主要有《布谷歌》、《阉鸡摆尾歌》、《斑鸠捡食歌》、《箐鸡摆尾》、《黄鼠狼瞄蜂子歌》等歌谣。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拉祜族开始从游猎转为从事农耕,因此,就有了表现劳作和生活的歌谣。主要有《扫地歌》、《扯藤子歌》、《栽秧歌》、《舂米歌》、《碾米歌》、《砍树歌》、《点包谷歌》、《割谷歌》等数十种。反映人际关系的有《悲歌》、《磕头歌》两种。从傣族传人的摆手舞,已带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有差异。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多与劳动、颂扬反抗压迫精神有关,形象生动具体。傣族的歌谣:主要作品有《木鼓舞》、《孔雀舞》、《蝴蝶与白象》等等。
临沧民谣比较丰富,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唱调,歌谣调子是临沧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临沧人民仍然一代一代传承着他们古老的文化,将祖先留下来的民间歌谣一代一代传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