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舌尖也会被忽悠

舌尖也会被忽悠

2013-10-14 16:19 作者:吴墨 阅读量:3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自从央视开播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二字火了,今天索性用一把。

人的舌头的功能颇神奇,酸甜苦辣,咸淡香臭等等百般滋味一尝便知,按医学理论说是一种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叫“味蕾”,分布在舌头的表面,能辨别滋味。舌头对滋味的感觉比鼻子嗅觉迅速灵敏百倍。也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个神奇的功能,人们才对入口的食品有了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才有了“美味”一说,诸如“美味佳肴”等等皆缘于此。有人比喻说舌头是人们享受美食的侦察兵或鉴定师,细想想是言之有理。

有舌头分辨出的种种美味,人们才绞尽脑汁禅精竭虑地发现寻觅世间各种美味食材,各种植物动物只要美味且对人体有益,便会不惜精力金钱也要把它加工成可口的美味珍馐送进胃囊。人一生的享受数起来可能百种千种,但舌尖享受可能是排名第一了吧。

这都是舌头在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和感觉,如若舌头功能失常不辨百味,再美的美味有可能入口一个味。但舌头在正常情况下是否就能完全准确百分百地准确分辨各种味觉?从生理和现实的状况看,舌头还能力有限。互动百科说,在某些方面人类就弱于某些动物,比如鱼对甜味的感觉,比人强500倍。从现实情况看,人在同一味觉细微差别上似乎也能力不济。比如说,近日在媒体上热议的假鱼翅和以前媒体曾曝光的假燕窝,从外观到味觉仿造的与真的近乎一模一样,如果不说实情极少有人能分辨出真伪。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这种高仿真食材不用专业设备,仅凭诚实的舌头委实是“力不从心”。以现有的趋势看,一滴香、鱼翅精、牛肉精等等人工食品添加剂不断地涌现问世,愚揆度,舌头的功能将会愈来愈发尴尬和无奈。这是因为,这些“假味”有时比真味还浓郁还鲜美。

关于食品添加剂此处不再掰扯,其作用如何网上议论甚多。要说的是,假口感、假味道对人体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近些年,媒体曝光和披露的造假食品不在少数,假红心鸭蛋、假牛奶、假牛肉……可能百种都不止,细分析一下可知,这些假玩意儿大体可分为“以假乱真”一类,如用人工养殖冒充天然生长的鱼蟹虾参贝之类,对人体健康无大碍,仅在价格上形成欺诈;而另一类则是对人体健康直接有害,且在价格上狠狠宰客一刀,诸如假鱼翅、假燕窝等。两者最终目的表面上皆是以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为目的,前者是一种欺骗金钱但不害人体健康或害人较少较轻,后者则是非但骗了钱还要害人的健康,既骗了钱又害人可谓双料杀手,实在可恶。

以假鱼翅为例,媒体披露其主要成分是成分为明胶和海藻酸钠,调料“鱼翅精”,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产生危害。多么可怕,吃这玩意儿,舌尖嗓子眼儿享受片刻,潜在的后遗症吓人,弄不好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吃得多了会不会断子绝孙真是难以预料。前两年媒体记者采访造假的黑心商贩问他吃不吃自己的“产品”,他头摇的似卜楞鼓一般。明知有毒又害人,却为了赚取黑心钱与慢性残害戕杀自己同胞有何异?

这一切,皆缘于一个“钱”字。老祖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是什么?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钱要挣得合法。这道理极为浅显妇孺皆知,可偏偏有些人就逆向而为。也或许,往好的说,不是他不想守法,只是合法挣钱太辛苦太艰难,远不及这歪门邪道来的方便快捷,且远远没有这般丰厚的暴利。央视曝光北京南京餐馆卖假鱼翅,成本三四元却卖上百元。这是什么样的利润率?二三十倍!不知贩卖毒品有无这等暴利?

央视新闻说,记着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说假鱼翅并非今日兴起和始之,历时十年之久,已是业内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了。媒体披露的说法大体有几个理由。一是真鱼翅资源短缺,海里的鲨鱼是有限的,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仅中国一年消耗的真假鱼翅何止数十吨;二是真鱼翅价格昂贵,盈利有限,销售真鱼翅不及假鱼翅的利润的脚后跟;三是需求旺盛,真鱼翅供不应求,客观上催生假鱼翅的滋生和泛滥。

国人这些年的确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追求美味美食理所应当。但细究一下,谁是吃高档美味的主儿,不难发现主力军并非收入有限的小百姓,高级酒楼饭店里各种宴会酒席怕才是消费主力吧。小百姓有可能因为某种需要,如办事请人、父母生日,抑或富裕户儿女婚事等咬咬牙来一次,但大量的鱼翅进到谁的肚子里,就不难想象了。前几年坊间有句顺口溜:吃家不买,买家不吃。此话用在鱼翅消费上也较为贴切,试想满桌燕窝鱼翅要花多少钱?那些大嚼狂吞吃白食者有几个是自掏腰包的?白吃的是谁,想必看官皆比愚聪明,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网上说,这些吃家傻得冒烟,说的也是,无论是出钱的还是不出钱白吃者,就是奔着高档美味去的,这下倒好,不但对健康丝毫无益,还直接有损身体,更要命的是有可能还殃及生育,这是何苦呢?说到家,这与吃家本意和目的无关,是那些黑心商家欺骗了食客。舌尖在此被忽悠了一把,嗓子眼儿享受了,把健康搭配进去了,花着大价钱,被狠狠宰一刀不说,身体还受害,想想冤不冤?其实,吃家也并非真得傻得冒烟,只是不具孙猴子的火眼金睛,没本事分辨真伪而已。

谁有本事一辩真伪呢?必然是那些具有专业设备的检测机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讲求效益的今天,哪家检测机构也不会无偿甘当慈善佬儿。谁应该对社会和消费者做这等事呢?只有政府授权的监管部门是也。那么,这些部门或机构做得如何呢?央视新闻中说,假鱼翅存在十年之久,业内人心知肚明,已是不成文的业内潜规则。看这情形,业内人都知道,就是不给外人说。一般消费者不知情情有可原,如果说当地监管部门一无所知,傻子都笑了。

媒体曝光的不仅仅是假鱼翅,燕窝亦然。“哪有这么多燕窝”,中国烹饪大师、安徽东方徽菜研究所所长王振声接受采访时明确说,长期以来,燕窝食材多是一种“特殊工艺菜品”,这早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某知名酒店大厨孙成芳则透露,保守点说,合肥酒店里的血燕80%都是假的,他们也尝试从外地高价购进一些正宗血燕,但真血燕的确很难买到,由于真假血燕外观几乎一样,而且假血燕往往并不便宜,就连多年制作血燕的厨师也无法辨别,只是假血燕泡发时会掉一些颜色。

呜呼!哀哉!明明害人的东西,一些人眼睁睁地叫它逍遥法外毒害消费者,真不知这些人心里是咋想的。难怪网上文章说,一些地方监管机构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以至于熟视无睹,甚或为了某种利益和黑心商家关系不清不楚等等。愚不愿意相信有这等事,可历时十年的龌龊行径就在眼皮底下,说一无所知或管不住谁能相信?究竟是何种原因,只有天知地知他们知了。

一个网友说得好,之所以这些假货层出不穷猖獗泛滥,除了需求旺盛、黑心商家丧失良知的主因外,与当地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如若一发现苗头铁面无私坚决施以铁腕严厉打击,就不信它生命力能这么顽强地存活十年之久。

这样那样的假冒食品一次次挑战着国人的肠胃和消化系统,才有了网友调侃之言:中国人的肚肠子钢铁一般坚强无比,来者不拒且能一一克化。闻之什么滋味?这能摆脱监管部门的干系么?

也或许,那些监管部门还有更重要更重大的业务急于处理,顾不上这鸡毛蒜皮的小破事儿,真不知道这事关人体健康事关生殖系统的事儿,算大事还是算小事呢?建议有关上级主管部门查查自己的下级一天究竟在忙些什么大事要事。

再说需求旺盛。不可否认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日益提高是个因素,但尚达不到进饭店必点燕窝鱼翅的水准吧?是否当今社会风气不正,事事都要打点都要请客喝酒吃饭,一些官员权力寻租……这,怕是鱼翅供不应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吧。

似乎该说的都说了,最后向有资格享受这些高档美味者进一言,舌头虽诚实,但也有能力不济被忽悠的时候,舌尖上领略的未必皆是真实美味。实际稍一思考便知,海里有多少鲨鱼,有几多被捕杀,能产多少鱼翅,岩洞有多少燕窝,有多少被掏下来,再想想神州遍布的酒楼饭店家家皆有燕窝鱼翅可供,这合乎常理么?聪明的食客不妨冷静地思考一番。

2013.01.17.14:20.

相关文章关键词

《舌尖也会被忽悠》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