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商战
嘉业大厦竣工了,耸立在十字路口的最优越的地段,通体的玻璃幕墙和现代化楼体装饰,加之十多层楼高,在这一片多层的建筑中可谓鹤立鸡群。特别是紧邻其北面的只有四层的大康百货大楼,陈旧的楼体缩在嘉业的大厦的阴影中就像一个穿着破旧的仆人。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康百货楼体上残缺不全的大康百货几个红色的霓虹大字,就像一个得了血栓的病人,忧郁的血在血管里被堵得一段段的不能连贯,只是昏暗的光告诉路人它的存在。而嘉业大厦在七彩梦幻的灯火辉映下,就像一个霓虹闪烁的水晶体,大厦闪闪发亮的装饰和各种品牌标示的灯光交相辉映,高调和张扬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昭示着旺盛和年轻的生命。
其实很早以前,大康百货也是那一带繁华的标志,整个片区也就这么一个购物中心,如织的人流也曾让大康百货赚得盘满钵满,它也为自己先知先觉率先在此开拓商业领地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功和自豪。当时大康百货大楼的南面是一片闲置的土地,大康百货经营了很久,这块土地也一直空着,直到后来的嘉业大厦的立项才让风光一时的大康百货感到一丝压力和危机。
真正让大康百货感到竞争残酷和危机的是嘉业引进的大发购物中心和其他众多业态的品牌店,良好的购物环境、丰富的业态、琳琅满目的商品、实惠的价格吸引了这一片的居民和慕名而来的商贾,开业那天一下子挤爆了整个嘉业,以至于当地警方不得不出动警力维护现场秩序。曾经人流如织的大康百货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整个四层楼只剩下三三两两的顾客,平时忙忙碌碌的导购员、售货员、收银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突然间没有顾客的光顾让他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顾客的持续的流失,让大康百货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他们开始与嘉业购物中心开始了残酷的商业竞争。大康百货模仿着嘉业的打折、返利营销方式,虽然也拉回了一点点为数不多的顾客,但是毕竟与嘉业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嘉业的营销模式、服务品质、价格优势让大康百货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持续的顾客流失让大康百货的商家失去了信心,于是一场近乎自杀式的销售在大康百货上演了。大康百货从原来一个正正规规的购物中心,在嘉业残酷的打击下,坚持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后就开始血淋淋割肉,一到四楼到处张贴着手写的红的黄的白的各色2折、1.5折甚至1折销售的纸质大海报,飘破的海报仿佛让让人置身于一个由各路商贩拼凑的临时大地摊,更像竞争中失败者举起的各种各样投降的旗帜。
打鸡血式的营销让大康百货一时人满为患,仿佛找回了当年盛世的感觉,近似疯狂的抢购不到三天就让大康百货柜台上、货架上几乎空空而也。失去信心的商家,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他们守在各自的铺位前“悠闲”地销售最后一点点残存的货品,没有再行进货的大康百货就像一个被扫荡过的战场一片狼藉,留下的只有凄惨和衰败。大康百货在坚守了三个月后,打出了转型升级的告示,在自慰和自我嘲讽中无奈地关门歇业。
也许大康百货他们真的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他们长期的优越感让他们固步自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以致在嘉业数年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竟然没有找到应当危机的办法,而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市场淘汰。也许大康百货以后转型升级会一举成功并对嘉业形成威胁,毕竟他们在嘉业没有开业前唯我独尊的经营了十多年,他们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当然这要看未来的大康百货应对市场的能力。
其实,大康百货要真正重塑自我,也不一定要与嘉业形成同业恶性竞争,而是真正做到转型同嘉业形成业态互补,在市场找到自我,在市场中形成共赢的局面。期待竞争让大康百货重生,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没有硝烟的商战永远不会停止它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