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累
余秋雨大师的《何谓文化》堪称近代文学史上的巨著,是各大书店热销书之一。同时称之为去年10月在京落成的秋雨书院的镇宅之宝也言不为过。无论我作何解释,此文难脱“炒作”之嫌。
不辨也罢,奈我如何?言归正传,悟我之道。
步入社会的那一天;离开父母的那一刻,我不相信你没有说过类似“我好累”之类言语。无意中、诉苦中、抱怨中,累这个字给我们太多的含义。
“今天小王请假,忙了2个人活,累死我了。”
超出平时的工作量,肩负着2个人责任,感觉到累是理所当然。
“昨天感冒了,今天昏昏沉沉迷糊一天,虽说没做什么,但感觉那么累。”
身体处于病态,即使平常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也会让你感觉到累,人之常情。
累有多种形态,都是事出有因,因中有果。但是有一种累,常常归咎于外因、外界压力。说工作如何如何繁琐,客户如何如何让无理,老板如何如何变态,团队如何如何糟糕。如果现状真如你所说,我倒是表示同情,为了身体健康考虑,还是远而避之为上策。
其实很多时候往往不是这样的,而是你自身出现了偏差。
随着步入社会越久,自身阅历加深,承受社会、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多。如果把社会公认的一项合适5年工龄人员的任务分配给两个不同的人。那位说累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过去?
谚语曰“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遇到“我爸是李刚”的主儿,这句话似乎站不住脚。大家都是工人阶级家庭,没有必要找那些特例。
在社会行业大分类中,根据你学历、工作年限和经历,可以初步推测出应具备的实际经验,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能胜任那些职位等等。一旦把你推上了这个职位,你整天埋天怨地,喊苦喊累。这个时候,你真的有必要反省一下步入社会至今的点点滴滴。
这种累,不算是累,更像是一种自嘲。
何谓累?身体承受着过量的体力劳动称之为疲劳、操劳、劳累,这种累往往是因情况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心理承受的累,很虚渺、难于用量去衡量,能解释的只有是过去的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的累在他人眼中看似“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要把累当做一种借口,一种掩饰,一句口头禅,一旦变为一种习惯,以前失去的将永远找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