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龙王庙的沧桑岁月

龙王庙的沧桑岁月

2013-10-18 13:54 作者:穷高 阅读量:2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被岁月斑蚀了的龙王庙满身疮痍,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黄昏映照下落雪满肩头、老泪湿衣襟。我知道,这是一轴时间绘就的惨淡古墨画,苍凉的底色里隐藏了不尽的如烟往事。而今它清愁锁眉心,冷默观红尘,在雪花纷飞的季节里摇曳着一个无言的情结。

龙王庙座落家乡阳村西南角,庙门小巧清幽。庙院正北,大殿庄严雄伟,殿内正中龙王面南端坐,青面獠牙,炯炯龙目俯瞰众生。龙王东面苍髯老翁,慈眉善目,喜气盈眶。西侧二侍者并立,靠南牛头爷,手执三股钢叉,嫉恶如仇,意欲除暴安良。靠北夜叉爷,怒目凝视,栩栩如生。大殿两侧各饰有配殿一座,配殿里几乎没有神像,也就不怎么引人注目。龙王庙东边北边炊烟缭绕,为其凭添几缕仙域气氛。西边几户人家零落散住,南面的戏台想必是专为祈雨时的庙会所建,戏台后边就是那绿色的田野了。

龙王庙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查考,但从侧面墙壁上被岁月斑驳了的残笔墨迹中隐约可见的晚清、民国时先人们维修捐助的集资花名中可推知龙王庙最少也是一位百岁老人了。

面对这位百岁老人,不由浮想联翩。晚清、民国时代的故乡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先人们在食不果腹、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集资大盖龙王庙的精神是值的后人所崇仰的,后人没有资格也不能仅仅用“迷信”二字来简单诠释这一历史现象。我想,他们从筹资到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心里都是怀着对上天的敬畏,对丰收的憧憬,对子孙的期冀来完成这个对小小的阳村来说蔚为壮观工程的。不管龙王庙可否实现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将土里刨食挣来的血汗钱毅然决然拿出来圆结这个梦。这股子劲气不能不让作为后代的我们景仰!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细读这些模糊不清的捐助建庙的先人们名字的。

其中一个名字——李心满,让我非常激动!因为他是我爷爷。从一排排捐助者名字的字体大小和排列顺序中,看出爷爷既是建庙工程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主要领导者。笔墨之重、位置之显、色泽之亮,彰显爷爷的功德所在。我凝睇沉默,有一份感动涟漪心湖,有一份自豪萌动心田,更有一份责任负重心底。

故乡龙王庙虽没有河北大名县龙王庙宏伟,也没有山西潞城东邑龙王庙松柏苍翠、碧瓦红墙的优雅环境。更比不上盐城龙王庙百年华美铸神祠,胜铠逢春信觉奇的心血构建。但那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历史,是一小段乡亲们追求希望的写真,它真实承载了爷爷及阳村祖先们的希望与寄予。

阳村本就是一片春天白茫茫,秋天寒荒荒,一马平川长草不打粮的盐碱地。旱涝不均,汛期沟满濠平,收获期茅草满田野。多数时候天旱无雨,盐碱硬成铁块一样的坷垃。每当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村民们就会到龙王庙烧香祈愿,祈祷龙王治水实现丰收的期望。龙王庙积淀了阳村先人多么厚实的生命重量、多么热切的精神寄托啊!它的存在又丰富了我们这一代阳村人多么难忘的经历啊!点点滴滴都是沧海桑田的记忆。

小时候,我常到龙王庙里玩耍,每每走进庙门,踏上大殿台阶从窗户缝隙中窥视龙王爷的尊容时,就会感到毛骨悚然,冷汗涔涔。那时我年龄很小,还不能懂的龙王爷涵养众生的慈悲,只能感受到其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威严。被风雨剥蚀了的古老建筑诉说了一个百年的希望,神妙的幻想构筑了“一径入清幽,闲坐紫云秋”的庄严神圣的黄土文化气韵。

文革期间,龙王庙屡遭浩劫,空前沉寂冷清。龙王爷等众神不知被汹涌的红潮卷到了何方,寺庙成了生产队一座储藏粮食的仓库。与戏台平行的西南角盖了一排平房,作为第二生产队的饲养所。二伯父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我常跟父亲来看望他,老弟兄俩默默相对,无言融和着亲情,沉默的气氛同龙王庙的忧愁交织,渺远着茫然贫瘠的岁月。

不记得哪一年二队饲养所迁到村西边的淋盐圪塔,龙王庙东南角新盖几间平房连同侧殿和庙院一起改造成了一所小学。童年的我在此接受了两年的小学教育。之后又不知什么原因,小学迁走,龙王庙变身大队部。从此,这里承继了寺庙原有的庄严与威仪,成了阳村政治中心,所有的重大决定都会在这里产生并由光棍万喜子通过广播传达给每一个村民。

龙王庙记载了故乡风风雨雨,也谱就了我童年音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庙宇旁的一株古树依然丰茂挺拔。龙王庙却被日子凋零成了一位干瘦的老人。我伫立于旁,思绪幽幽,曾经的丝丝缕缕,先人们的辛劳付出,还有那环绕龙王庙的袅袅炊烟,不禁使我一梦醉千乡。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起”。龙王庙啊!我始终走不出你的梦境。流景入暮,华灯初上,我却同你一起在忧伤,忧伤在剥落的记忆里,记忆在斑驳的忧伤里......

相关文章关键词

《龙王庙的沧桑岁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