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玉蟾歌盛世 狮象把门开

玉蟾歌盛世 狮象把门开

2013-10-17 19:18 作者:天然・水晶 阅读量:3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黄山西南麓景物揽胜

刘辉煌

黄山西海是黄山风景区的最精华部分之一,而游览该处的最佳出入口即是业已打开的黄山西大门。

黄山西大门的门户就在黄山西海梦幻景区脚下焦村镇的焦村。站在村中环秀桥上向东望去,但见九龙峰、云门峰等黄山西海诸峰拔地而起,群峰竞秀,巍峨壮观,因而黄山西大门被中外专家赞为黄山最有气势的门户。那条发源于黄山中心腹地光明顶的溪流潺潺而泻出于翠峰间,蜿蜒流淌至你的眼前,又迤逦向西,流入了黄山情侣湖——太平湖。而拥有千尊玉佛名声遐迩的翠微寺就坐落在东北向的翠微峰下,它是黄山地区唯一经宗教部门批准恢复佛事活动的寺庙。遥观那里,但见香烟薄雾,祥云飘飘,恍若仙境;若你屏息静听,仿佛能听见从那里传出的晨钟暮鼓、梵音经声。

焦村地灵人杰。翠微寺是黄山四大丛林之一,唐中和二年(882年)由天竺僧人包西来挂锡建寺,1993年扬州高?寺高僧释演龙重建,1996年曾挖掘出舍利十枚,现有演龙大师从缅甸化缘请来的玉佛千尊,翠微寺重建后,每年农历6月19日至7月9日都举办纪念观音诞辰的上乘佛事“华严法会”暨“太平湖回归大自然大型放生活动”。这里有明末焦守文首倡经几代人积攒石块凡二百年并由其后裔焦灼筹建的石拱桥“有成桥”。焦村号称“五十四景”,尚可观的还有“金盆架月”、双龙潭、水竹居…让人怀想但已圮的有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有七进的焦氏宗祠、城山观、九龙观、宋代的文武状元坊、西峰狼烟、十里鸣钟、五里十亭、“水煎豆腐”…

焦村地处218省道太(平)黟(县)线上,从焦村南行经黟县牛形古村落宏村可至皖赣铁路通过的渔亭镇,由宏村经儒村可至黄山南大门汤口,这一线路是环黄山公路的一段,也是黄山西大门的南通干道。在这条黄金旅游线上,有丰饶的物产,有绮丽的美景,有迷人的传说。

朋友,如果你愿意,我就带你去看一看。

从黄山西大门的焦村出发,汽车穿行于丘岭与河谷盆地间的公路上,沿途许多自然村落散布在清澈的溪流两岸,炊烟袅袅;村旁田畴平坦,沃野片片;靠山有低丘梯田,层层叠叠;山上有奇花异果,装点春秋;亭台错落其间,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煞是美丽迷人。那首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似乎正是这一带风景的写照。

汽车沿着公路几经上下,不久便到了群山环抱的千年古村落——郭村。郭村,旧称谷城,在谷城北部桃岭徽(州)池(州)石板古道旁的山冈上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周王庙,庙里供奉着周文王、周武王菩萨——谷城王。郭村,又曰弦歌。“北有朝歌,南有弦歌”,弦歌这一地名也许是周武王伐纣成功朝歌城毁而赐给有血缘关系(定居南方)泰伯的后裔的。太平县古城墙的西城门也因之而名之为弦歌门,由此可见昔日郭村的繁华和它在太平县的地位。

郭村地处旧时宁国、徽州、池州三府交界处,连接三府的石板古道也在这里交汇,且这里距太平(宁国府)、黟县(徽州府)、石台(池州府)三个县城都是一天的脚程,俗语“荡黟县,走石台,跑太平”说的就是这件事。郭村成为那时物资和人群的集散地。

郭村虽仅有一村之建制,但村庄却以桥阁坦广场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建有四条街,设有东西南北四个进出口,素有东南西北四门之称,威仪如有城郭。穿村而过的官道呈典型的十字交叉。村庄坐落在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千亩大畈东侧的来龙山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杨梅溪沿西山脚下向北流去。这个村落最鼎盛时期在清朝中叶,这里有千灶万丁,有七十二条巷,三十六眼井,商铺鳞次栉比,酒肆茶馆林立。这里有长长整齐的石板古道;有难以合抱的森森古柏;那蜿蜒千米兼有浣洗和防火的古渠,简直可与黟县宏村的“牛肠水圳”相媲美;那河道两边一米厚三米高三千多米长的石砌河埂、两千多米杨梅溪堤坝——简直就是一道道挡水的长城;那气势恢宏的林氏宗祠、美轮美奂的东园秋色;还有村落正中近六千平方米的桥阁坦、西山塔…这些浩大的基建工程使你不能相信它就建在皖南腹地的小乡村。我亦带着这些疑问查找资料,终于在《太平县志》上找到了答案:明弘治六年(1493年)巡抚彭礼檄宁国、徽州、池州三府在郭村建三府会馆,并开办公助私塾、公办书院;明万历五年(1577年)太平知县张庭榜将原在宏潭的巡检司廨移于郭村。想当年巡检司廨的官员在这里办差,三府的莘莘学子在此苦读,这里官商云集,市场繁荣,弦歌悠扬,歌舞升平。因为这里是集三府之财力来营建那些基础实施——原来如此。清代太平县令陈恭作《弦歌乡题田家》诗赞云:深绿隐樵路,柴门向水声。野鼯穿稻稳,岭鸡掠花平。色分勤惰食,禽言辨雨晴。老农欣系马,鸡犬不相惊。

可惜古三府会馆、巡检司廨早已倾圮,唯有古建筑观音阁现基本保存完好。这座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观音阁是一不可多见的廊桥与佛阁完美结合的杰作,它就横跨在村正中的河道上,其下是一座三米高六米长宽近八米的石拱桥。观音阁造型别致,两旁有突出的风火墙;外看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其下部的功能是方便行人遮阳避雨歇息的廊桥;朝东的门楣上有“弦歌里”三字墨题,字大如斗,笔法迥劲。东面正中有一直径一米多的石砌圆窗,坐在阁中透窗就可观赏东升的明月。观音阁内东侧有三块高二点五米宽一米的整块青石板制功德碑,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西侧有楼梯直达楼上,那里环境优雅,雕梁画栋,正中的厢房供奉着“观音菩萨”和“药王菩萨”,这是先民们祈福祛病的场所。打开前方巨幅方格木窗,下面便是那村民喜庆聚会(周王庙会、元宵灯会等)的场地桥阁坦。这桥阁坦两面环水,面积有六千多平方米,村庄中的黄金地段有这么一块大面积的坦地用来作为村民集庆之地,这在整个皖南古村落中亦不多见。想那喜庆的日子,这里定是热闹非凡。有诗为证:“碧天云净万峰低,纵目东园秋色迷。红楼满庭风飒飒,黄花遍地草萋萋。暮烟横镇山俱断,鸿雁远飞霞与齐。日落波光相映发,游人如在武陵溪。”

站在阁上,抬头远眺,数座千米以上的高峰矗立于前,有峰名的是:三府尖(1220米)、雾霾尖(1161米)、青山(1129米)、狐狸尖(1004米)。“三府尖者,因峰顶可望宁国、徽州、池州三府之地界而名之也”。雾霾尖似笔,堪画不堪书;巧的是其前面有一峰耸起顶分三岔,形似笔架,名为笔架山。有笔有架,文气顿生。这也许就是巡抚彭礼看出此地风水可聚文气,因而建议将三府会馆、书院设在郭村的真正原因吧?

沿着太黟公路再往南行,便到了两山夹峙的峡谷口,一股清流奔泻而出,有两座石山突兀而立于溪之两侧,东边山如一昂首怒吼的雄狮,西边山似一伸鼻戏水的大象,把持着这个山门,谷口仅有三十多米宽,这便是黄山西南麓有名的奇景“狮象把门”,它也是黄山区暨黄山的西南门户,自古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要地。从车窗向河对岸象背上望去,让人惊奇的是,其上有一巨石,恰如一癞蛤蟆(蟾蜍)蹲在那里,张开大嘴正朝西南方向不知是高声欢叫还是哼着悠扬的迎宾曲呢!这个方向的前面就是古黟地界了。黟县的石板古道就从这里向东通往太平,向北直达沿江重镇安庆、池州、芜湖。昔日由此南行的商贾官旅走到这里看到蛤蟆石,就知道快到黟县了,因此有“蛤蟆叫,黟县到”的说法。据说这是流传于徽州一带的戏语:“祁门猴子歙县狗,黟县蛤蟆太平牛”中的“黟县蛤蟆”的来历。这块蛤蟆石与黄山奇景“猴子望太平”的“猴子石”来历相似,被人唤着姐妹石,令人叹为观止。

汽车进入谷口,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条峡谷长有十几公里,宽在二十至二百米之间,两边悬崖陡壁,溪流纵横,飞红滴翠,蝉噪莺飞——简直是一条画廊,一座诗库;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信,朋友,你往前瞧:

汽车在谷中左转右绕过溪跨涧,不时可见谷中的小村庄,这不正是杜甫那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诗嘛!那村庄分明就是陶渊明所谓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园田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眼前所见你定以为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真的是“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栎皆十围”,你忍不住就“当流赤足踏涧石”,亲身体会到“水声激激风吹衣”。(韩愈《山石》)

两侧山上不时有流泉冲入溪中,涌出一串串水泡,你定会想起那幅楹联:“飞瀑如棉,何需弓弹花自散;涌泉似珠,不用线串珠必连。”若是雨后初晴,可见瀑布从山腰飞落,这不就是徐凝那句“一条界破青山色”的诗么!

如果凑巧,你会看见捕蝉的牧童,就如同“看见”袁枚的古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朦胧中竟不能分辨是“生活如诗”还是“诗如生活”呢?

在谷中,你能看见“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的白鹇,“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青鸟,还有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和蝶…

随便一折山,就是一幅四季变化的“活画”、“动画”。春日,繁花似锦,五彩缤纷,莺歌燕舞;夏日,溪瀑奔流,郁郁葱葱,蝉鸣蝶飞;秋日,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杂果累累;冬日,白雪皑皑,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真可谓是:一年四季风光美,朝晚晴雨景色异。恍惚中亦分辨不清是“江山如画”还是“画如江山”呢?

这个谷中还是一个动植物王国。名贵的植物有:杜仲、七叶一枝花、滴水珠(优质伤药)、三尖杉(可抗癌)、银杏、鸽子树…还有被李时珍赞为:“手持半枝莲,敢与毒蛇眠”的半枝莲。珍奇的动物有:黑麂(乌金麂)、云豹、金钱豹、五步蛇、大鲵(娃娃鱼)、八音鸟;有一种类似青蛙的两栖动物棘胸蛙,俗称“石鸡、石蛙”,它“嘟嘟嘟”的叫声可传到数里之外;还有七种形状各异叫声不同的知了…

在这个峡谷深处有一千年古山村——南阳,古名南斗川、南斗坑。当地流传一句谚语“天上北斗星,地下南斗川”。该村大门上刻有“汉代家声远,彭城恩泽长”楹联的刘氏宗祠可惜已经倾圮,但那棵三十多米高、径围近三米、树龄逾千年的“松王”仍枝叶茂盛地矗立在村庄正中的来龙冈上。这里山山都有路,峰峰皆有名。溪有深潭——翠潭、丢珠潭、仙人潭。村庄地形如斗状,后山如一卧龙名为“老伏龙”围护在村的北面。一条北水南流的小溪从村前淌过,村南山岗土名叫“扁鹰形”(蝴蝶之意),它像一只驮着村庄展翅欲飞的巨蝶。其东南方就是突兀而立的香炉峰。这里的确是一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村南的扁担铺就是徽州名菜“徽州臭鳜鱼”的发明地,相传农民领袖方腊的大刀就取自于其附近的“大刀石”。村子里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已经失传数百年的传国玉玺和氏璧就深藏在村前香炉峰下的某个山坳中,有谶语曰:“十里弯弯九里冲,一根蜡烛在当中,谁能撞得上,代代在朝中”、“直石上,横石下,哪个寻到坐天下(即得到玉玺天下就是他的,可为一国之君)”。这或许也是我国寻找传国玉玺和氏璧的一条线索。村子里还有一种兼有药用和保健用的矿产——麦饭石,经省地矿部门勘查检测认定系皖南地区特有,其品位属国内一流,可供大规模开采六十年,原石价值十亿元以上。

总观整个山谷,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群芳斗艳,幽谷花香,“春来江水绿如蓝”;夏日,层峦叠翠,鸟语空谷,“山色空蒙雨亦奇”;秋天,天高云淡,遍地铺金,“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季,玉树冰花,山舞银蛇,“已是悬崖百丈冰”。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公路顺溪溯流而上,就可达海拔六百多米的羊栈岭公路隧道,其正上方的岭头乃是黄山之余脉,太黟石板古道从这里经过,其岭头上的哨口即是“北控宣(州)池(州),南通休(宁)歙(县)”的军事要塞——羊栈雄关。古人用“凭高栈阁耸云霄,伸手偏能摘斗杓(北斗星柄部的三颗星)”来描写它的雄伟地势。由于山势陡峻地形复杂,太平军曾多次设伏重挫清兵于此。而今凭关掺望,顿生思古之幽情。

汽车出了隧道口,豁然开朗,俯视前方,便是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民居牛形古村落黟县宏村了。

黄山西南麓暨黄山西大门之南通干道一带景色,有诗情,有画意。朋友,如果哪一天你有兴致到黄山来旅游的话,你的最佳选择就是顺着这条旅游线路进或出黄山,因为这里的确是“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就到黄山西麓寻。”(刘嗣绾原诗为:须上桐庐江上寻)

玉蟾歌盛世,狮象把门开。

而今黄山西大门已经大开,它正以青春的朝气,满腔的热情迎接五湖四海宾朋的到来。

Welcomewelcomeforeignfriends.!(欢迎,欢迎,外国朋友)

欢迎,欢迎,国内嘉宾!

二00一年金秋于黄山天然居(一稿)

二00九年初夏于黄山水晶榭(二稿)

相关文章关键词

《玉蟾歌盛世 狮象把门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