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沃土书写绿色畅想
——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村纪行
建湖县城西北部的10多公里处,有一个历史久远的小村落,它有一个美丽而又实惠的名字——收成庄。
“凡是来过我们收成村人,都说我们这块土地灵秀神奇。可几辈辈人努力拼搏的结果,还是没能让这块土地变成绿色宝地,变成景观景点,变成滚滚财源!”日前,我们应邀去收成村采访,年近六旬的收成村党总支书记郑启和,一边带着我们参观村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边言辞恳切地向我们介绍情况。
的确,就这个现在拥有2800多人口、5000亩方圆面积的村落,曾流传许多美丽传说——
当年“凤凰背城池落地”的爪印,不仅留下了“五港分流”的独特奇观,还成就了如今的千亩良田,与茫茫湖荡、江河湖海相通相连;在收成村的夹河河畔,薛宫先生的“湖滨书舍”一度名闻遐迩。因薛先生长年孝奉病母的举止感动了光绪帝,被饬封为孝子、才子,并赐坊立于庄东存世。还有青龙桥、双桥对峙、烟锁绿槐、东海王墓、罗汉院古址、薛仁贵东征路过收成庄的“扣马桩”等现存遗址,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唐文化,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对此,生活在收成庄半个世纪的退休老师江清西老人,在他近期的得意之作收成庄的天井一文中写道,“多年来,射阳湖畔小小一庄为什么有大景八、小景十?为什么屡出饱学之士、有识之士?除了别因,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凡遇‘文脉’者,争先恐后接上线头,心甘情愿受其教化者大有人在。从许多天井里走出过一趟文武举人、秀才,走出过徐学富、陈文才、陈文高、陈伯顺四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校官,走出过吴胜、吴跟娣两位博士,走出过钢材大王于江勇,煤炭大王吴定仁,实乃俊彦‘井喷’,文武频现。”
历史上,勤劳勇敢的收成庄祖先,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嘉名;步入新世纪,收成村村民正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着属于他们的“绿色”篇章。
“我们背负着沉重的集体债务,锐意进取,求新求变。近年来,先后投入近500万元,新建两座排涝泵和3座闸,新筑4000多米的高标准圩堤,确保这里旱涝保收;村里也建起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村里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亮化工程、与县城自来水接轨工程都达到了100%。全村有30%以上的农户在县城买上了商品房,有50%的劳力外出打工,一个个农民都鼓起了钱袋子。”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收成村党总支副书记吴加兵如数家珍。
结束采访时,收成村党总支书记郑启和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收成庄有老祖宗留下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千亩良田和数千亩荡滩水面,有从收成庄走出去的许多仁人志士,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不能让这块凤凰宝地生金生银,我们就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列祖列宗!”老书记的一番话,饱含着几多壮志,几多渴望和几多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