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品味平遥

品味平遥

2013-10-15 15:24 作者:闲倚阑杆 阅读量:37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离开了乔家大院,我们于9月17日晚七时到达平遥。

天还没有黑透,昏暗的暮色下平遥城已华灯绽放,朵朵彩灯下的街市店面宽阔繁华。透过微薄的暮光,恢弘坚固的古城墙已矗立在前方。我们处在古城的外围,也就是通称的新城。

如果形容乔家大院是小家碧玉,那么平遥古城应是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她安静地居于晋中这片沃土之上,在风烟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安居一隅,以亲和端庄的神态包容接纳着世事的变迁,以丰盈谦逊的心胸迎接着八方来客。

隔着深宽各四米的护城河,细细打量桔色灯光下的古城墙,高约12米的古墙高大巍峨,呈方形,周长6.4公里,城墙上共有72座观敌楼,3000个垛口,远看,整面城墙似由座座敌楼相连而成。在桔光的映衬下如披着战袍的威武将领。

这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

夜色下仲秋的平遥古城显得安祥而雍容。青石铺就的宽宽街道两边店铺林立,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时尚服装、酒吧,更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店,无一例外地,各家店铺的门楣上都高高悬挂着各式灯笼,给人以红红火火,吉祥喜庆之感,尤其独特的是在这繁华的店铺中不时会有某某客栈、某某票号的牌子猝不及防地嵌入眼帘,还有那充满江湖传奇色彩的镖局。灯光下,老瓦老墙,木格门窗,彩绘梁栋,整个街道,整做城池,还有那深深烙上了隔朝隔代所孕育的特定的物质、文化气息,仿佛让人流转到了前朝的时光,若不是街上三三两两衣着入时的路人提醒,我是否是明朝亦或清朝一个安闲的女子,在这微冷的夜色下漫步街头?

精美漂亮的漆器把我们带入了路边漆器展览馆。平遥的漆器被列为古城三宝之首,也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锣;平遥-彩绘),满室的漆器华美富贵,一件件作品图案细腻灵动,漂亮典雅,富丽堂皇。大的有屏风,柜子,小的有盈手可握的首饰盒等,做工精细华美,细细观赏,越发让人叹为观之,爱不释手。

慢慢地踱在被灯光装饰的鼓楼脚下,桔红的暖色瞬间给人以梦幻的错觉,宽厚的青石条面上斜斜的拉伸或缩短了的人影,仿佛是那长角镜头,拉近了已逝的流年,远去了如歌的人生。

第二天在宾馆用过早餐后,迎着徐徐东升的朝阳,我们用初访者的心情再一次打量古城。夜灯下如梦如画的古城,白天则越显得苍凉和古老,那一块块秦砖汉瓦似在遥遥诉说着经年里一暮暮烽烟战火,金戈铁马。眼前耳畔隐约旌旗猎猎,战鼓雷雷。渐渐地渐渐地,依稀的硝烟中杂沓的脚步渐远渐息。烟消的古平遥上空风和日丽,晴空下远远走来了一队队货满车疲的驮马,近了近了,那满面的喜悦和跋涉的疲惫掩饰不了思乡的急切。到家了啊,平遥的城门为亲人打开,震天的鞭炮是欢迎的乐章,悬起的灯笼是归家的喜悦。街市繁华了,货物充盈了,平遥忙碌了。一个个票号应运而生,柜台前络绎汇聚着各地的商贾。

岁月更迭,圈圈年轮信笔油漆着平遥古城的廊柱砖瓦,鼻息间似乎隐约着陈年的醇香。斜斜的屋顶上,瓦松青青,在灰色的瓦棱背景下异常茁壮,偶有的太阳能夹在历史的河流中,如一条线,瞬间把这座古城从历史的烟尘中拉回到现代,使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更加生机盎然。

相关文章关键词

《品味平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