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月诗僧古道场,山雄吴楚接华阳
在我记忆里一点也没有三清山的印痕。说来也怪,这么伟大的祖先文化圣地,居然让我一无所知。其实,这都因了我所接受教育时的时代原因,整天以阶级斗争为主,那些地、富、反、坏、右成了我们主要斗争的课堂,自然找不到三清山的印记了。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应朋友之邀我有幸瞻仰了三清山秀美的尊容。从此,“天童山下玉霄宫,千年老鹤巢云松”的印痕,便在我的脑海里铭心刻骨了。那秀美山色,真让我无语来修饰。当我用一种特别的情怀拥抱三清山的时候,便感觉心属此山,无力自持了。
三清山那是“云雾的故乡,松石的画廊”;因为这里是道教的福地,精神的瑰宝;更因为这里是人间的仙境,生物的天堂,沉淀了我们祖先浓厚的历史文化。从上饶的玉山出发,沿途金黄的稻谷似铺在大地上织锦的地毯,将秋天诠释得精彩飞扬。而三清山景区却依然莽莽苍苍,清秀翠绿,与山下三清湖的湛蓝绿色组成一种基本的生命色调,几乎看不到秋色。
游人如织。金沙索道对我而言,意味着漫长的等待。于是,我决定用脚步来丈量这座“江南第一仙峰”。从玉临观上山,蜿蜒的小径全部是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石铺设而成,金色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穿透云雾的钨,洒下斑驳的光影。时而阳光明媚,时面秋雨绵绵,此刻我的心情如似在神仙的恩泽里,享尽神仙的爽朗。三个小时的攀爬后,一路阳光一路雨,我抵达三清宫。
喝着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的葛洪炼丹井水,听着从三清宫里传来的念经声音,感悟着用易经八卦位置设计建造起来的龙虎殿、九天应元府等道教古建筑群,我打量着这片狭坳的小平地,当年的道教祖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来炼丹传道布业,竟然令这片小小的地方声名显赫?当我看到三清宫那眼甘冽的仙水,看到元泉池下由净衣、清华、涵星相连组成的“流霞三池”,看到高空栈道沿线的绝美风景,看到由玉京、玉虚、玉华组成的三清顶端世界时,在这样一个稍显平坳的地方结庐炼丹,著书立说,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三清宫沿西海岸而行,再从东海岸返回,感悟一千六百米高空之中的栈道,在三清山绝美的风景中穿梭,如履平地,犹如仙人观景,不亦乐乎?整个行程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高的栈道,是世界上最美的栈道之一,也可以说是见证生物多样性的栈道之一。十亿年几乎连续不断的地质演化而成的人间仙境,尽收眼底;珍贵的苏铁、南方红豆杉、水杉、旱木莲、华东黄衫、鹅掌楸等稀有树种,俯视皆是;以台湾松为主的悬崖峭壁上的奇松,张扬着松树的个性与精彩;我甚至看到了优雅饮水的野鸡、跳跃觅食的松鼠出没其间,感觉特别的幸运。
真的感谢这条高空栈道,它使三清山的奇峰异石、奇林异树、奇花异草近在咫尺,使三清山的面貌更全面细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仅以异石为例,无论是观音赏曲、玉女开怀,还是老道云游,葛洪炼丹;无论是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还是神仙赶石、神龟探海,无不惟妙惟肖,如梦如幻。行走在栈道最险境之处,我想得更多的是九年前那些修建栈道的勘探者、建设者们,他们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渴饮山泉,饿食干粮,夜宿荒山,与清风明月为伴,完成了这个架构于悬崖峭壁之上的不可思议的工程。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伤亡一人,这真是一个奇迹。因为他们的辛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悠闲从容观景,才有了绝世美景的近距观望,才有了摄影发烧友和旅游爱好者的绝对幸福。
山野的天空总是令城市里的人们羡慕,而三清山的天空纯净得令所有的人为之赞叹。无论是日出之时,还是落日之际,三清山天幕中的云朵如出水芙蓉,或洁白如玉,或红艳如桃,带着一种仙气,带着一股灵气,悠然地在空中变幻着自己优美的身姿。最难忘的是山顶留宿的那个夜晚。晚霞刚逝,星星和月亮便闪现在天边。山上的昼夜温差特别大,我们就这样躺在帐篷旁,静静地数着满天繁星,数着那些很难见着的特别明亮的星星。而帐篷里,各种声音打破着这个静谧的夜空,有壮汉的鼾声,有情人的私语,有母亲的呢喃,有曼妙的音乐,有挚友的交流,其间还夹杂着小贩的呦喝。
不知不觉间,露水润湿了我们的头发,我也在第一次睡帐篷的体验中,渐渐进入了梦乡。一梦醒来,已是凌晨五时,弯弯的月亮仍然高高地挂在天边,东方已出现了一丝光亮。趁着月色和淡淡的鱼白,我们爬上了三清宫西北侧的虎头山,用镜头记下了那喷薄而出的难忘日出过程。在山之巅,在天之边,金灿灿的太阳一下子光亮了整个世界,耀眼着观看日出的人们。而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最高峰玉京峰上,也早已人影挪动,在欢呼声中一同见证着三清山秋天的这个日出。
也许,雨中的三清山更有情趣,雾中的三清山更显飘渺,云中的三清山更有韵味;也许,杜鹃花盛开时是三清山最美的季节,漫天飞雪时是三清山最冰洁的时节,但我想,这个金秋的晴朗日子,对于游三清山的人们来说,注定弥足珍贵。因为,阳光下的三清山,显得更加透明,更加干爽,更加金碧辉煌。
曾有人说过:三清山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奇松。我觉得评价并不为过。从三清山归来,它的瑰奇与神韵依然存留在我的镜头里,存留在我的记忆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