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
年关岁末,一年一度的走访慰问活动又开始了。
尽管正值寒冬,尽管天空依旧是灰??的,但有一股南风帮助,天气也还和暧。
局班子成员兵分三路,我带了一路前往某镇的老溪村。
看了走访的名单,我心里有些纳闷,因为上面没有一户是我局挂点联系的困难户。
于是,走访之前,我驱车赶到镇里,问询其中缘由。得到的答复,名单是各村上报的,是村里通过调查摸底后核定的,这些应该是村里最困难的几户了。
是吧,既然是村里核定的,且经过了调查权衡,那就到村里再说吧,也许是自己深入得还不够,我们联系的那些困难户可能还算不上是该村最困难的,当时我心里这么想着。并很快做出了决定,就按指定的名单走访吧!
于是,又驱车沿着坑洼曲折的村道朝老溪方向前行。沿途看到一栋栋一排排新农村建设和土坯房改造建起的新农舍,感慨这些年农村的变化还真是很大,想着退休之后如能在这种地方有栋房子住住,再加上几块菜地,那种日子大概和陶公的“采菊东篱”应该不会相差太远吧。但看到漂亮房子的后面,依然还有不少破败的矮屋时,想想新中国都成立这么长的时间了,改革开放也三十几年了,我们的农村依然还有这么些人没有真正脱离贫困线,内心又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有一种难说的滋味。
到了村部,村支书带领全体村干部在守候着我们的到来,一阵寒喧之后,我提出要马上进行入户走访。书记说要么就不要去走访了,由他们代劳就是,一来你们一路鞍马劳顿,够辛苦的,二来此刻农户大多在地里劳作,上门恐怕也找不到人。
说起这个村支书,我一向没有什么好感,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人以群分吧,看看他一脸狡诈的样子就知道不是什么厚道人。其实我也知道带有这种观点不好,会对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利,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嘛。我当然也有努力过,试图想要改变这种看法,无奈缘分使然,实在没有办法,要说我最看不惯的还是他的“二皮脸”、“双面孔”,别看他对我们毕恭毕敬的,可平日里对村干部和村民就不一样了,人们在背地里都称他为“王保长”、“王霸天”。倒是村主任为人正直厚道,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与我还蛮投缘,所以平时走村串户我只和主任同行。
对于书记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我当然不会也不可能采纳。我随即引用了小沈阳的一句话说,“这个真没有!”在场的人也都笑了,大家也都明白了我的意思,一定要走访到户。
于是,我们换上摩托车,开始逐户走访。
村支书把我们带到了一户叫做曾能仁的门前,这可是一栋气派的四层小洋楼,我的心“咯噔”一下,开什么玩笑,看来今天我是要穷人走访富人了。还好,家里边没人。我当即质问书记,我们怎么能走访这样的对象呢!原来这一家的主人是县里某要害部门主要领导他父亲,因平时该领导对村里关爱有加,所以出现了眼前的一幕,是村里想借此机会向“曾太公”表示表示心意……
看到该种情形,我当即返回村部,要求重新核定走访对象。最终拿掉了其中的三个关系户,保留了两户的确很困难的困难户,增加了我们结对联系的夏玉芸、刘九生和魏义秀三位老人。
就在重核走访对象时,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第一次到夏玉芸家的情景。
那是阳春天的一个上午,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村主任带着我走过一段泥泞的村道后,来到了几间低矮破败的平房前,屋里传出阵阵老太太的呻吟声,推开门一看,一个面容枯槁的老妇躺在床上。面对我这个不速之客,老太太稍显痴呆的眼神露出了些许惊恐之状,正当村主任要向她说明我的来意时,在屋前不远处劳作的夏玉芸老汉赶了回来,这个69岁的老汉大约是因生活的重压,背已经驼得快成“7”字形了,床上的病人是夏老汉的老伴俞夏秀,今年才65岁,04年的一次意外滑倒不幸把腰跌断,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近十年的光阴就在这张床上度过的,听说老汉还有一个儿子,三十大几的人一直未能娶上媳妇,目前好象在外打工,但好几年都未曾回过家了,也不知是死是活,是否还在这个世上。环顾四周,让我懂得了家徒四壁的真正含义,看到这一家的光景,以我的力量想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显然不大可能。彼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带来的所有现金都淘了出来交给了老汉,并鼓励老太太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当然还有嘱咐老汉要悉心照料好病人之类。我走的时候,老太太还努力地想躬起身来为我作揖,结果当然是力不从心,最后只好双手合十朝我拜了几拜,嘴里还嘟嘟嚷嚷的,我听着有些含糊,似乎在说我是一个好人,要菩萨保佑我之类……
当我提出应将夏老汉列为走访对象时,村主任先是看了看支书,然后面带难色地对我说,俞老太太几个月前已经过世,夏老汉家里的情况较之以前已好了许多,况且夏玉芸享受了低保,如若这次再去慰问,别的村民怕会有意见。
我说老太太都过世了就更应该前去走访!其实下一句话我还没有说出来呢,我是想说如果谁要有意见谁的家里也去死人好了。唉,我们村民的觉悟,国民的素质,竟然把救济款、慰问金当成了一种福利。
当我再次来到夏老汉家时,老汉象见到了亲人一样,紧紧拉着我的手,竟然老泪横流。我劝老人不要太难过了,并不停地安慰他,对于老太太来说到那边去其实也是一种解脱。老汉接着说是解脱,是解脱。当我把600元的慰问金和一桶调和油及一袋大米送到老汉手里时,老汉不停地说:“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接着我们又去了刘九生老人家,75岁的刘老汉是个残疾人,腿脚不好,老伴更是长年卧病,当我们要离开他家时,老汉紧跟在我的身后,用双脚在地上重复地划着一条直线和一条抛物线,一直划到了村口……
返城的途中,天气变得异常和暖,我仰望天空,中天已然有了久违的太阳,难怪在这隆冬季节,也会有暧风扑面,我的心境也随着这冬日暖阳渐渐的通透起来。
(2013—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