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神农石――“六月六”的传说

神农石――“六月六”的传说

2013-10-13 04:43 作者:贤士 阅读量:28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早在夜郎古国的黔山地区,有条凶猛涨落的河流,俗称“落水河”(又称?水河)。在无水河岸边不远处,有颗奇型怪石,远看仿佛一位老翁,人们叫它“神农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农人都要到此烧香、敬酒、求神拜佛,举行盛大的活动。关于这颗巨石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哩。

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天上、人间、地狱都可通婚,那时,离?水河畔有一个不远的村寨,名叫匏瓜寨,寨中有一口天然生成的水井,井水冬暖夏凉,可通地下十二层龙宫。一天,寨中一个名叫六六的勤劳孤儿去井边洗菜,发现水里游来一只大白虾,六六把她带回家放在水缸里养着,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天上月神(传说天上月神生下十二个公主,每月派一个下凡来帮助人间)婆婆飞到人间,寻找她失落的一个月亮公主。清晨醒来,六六扛着锄头上山种地,心里老想着昨晚梦中的情景,他赶紧锄完地早早回到家中,突然看见一位美貌的姑娘在家为他做饭,姑娘见到六六,又惊又喜,把头低着羞红了脸。

六六走上前去说:“姑娘呀,这不是做梦吧?你是••••”

姑娘说:“昨晚你不是做梦见到我母亲来找我了吗?”

“啊,你就是月亮公主!”六六感到又惊又喜。

原来,这位美丽的姑娘就是天上月神的第六个女儿,她这次到龙宫去拜望外公——龙王,回来路过人间,正遇着庄稼六月苞苔旱,她看见六六人手孤单,勤劳忠厚,就深深爱上了他,于是变成一只大白虾在水井里出现,让六六带回了家。婚后一年,月亮公主生了一个儿子,三天会喊妈妈,七天回走路,十天就会放牛了。这个孩子聪明过人,邻居老人们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神农”。

消息传开后,国王知道民间有这样一位美丽的月亮公主,盖过京城所有的美女,想要她做自己第九个妻子,就派大臣带领一帮武士把月亮公主抢走了。临别时,月亮公主对神农说:“儿呀,你和你爹不要难过,以后你们有困难就到月亮上去找我吧!”

神农放声痛哭:“妈妈呀,我不知上天的路啊!”

月亮公主说:“只要你们为人正直,将来必定有人指路的”。

六六砍柴回到家来,不见了妻子,急忙到寨中寻找,后才知道是国王抢走了,心情十分难过。他对儿子说:“我要去找国王算账,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母亲!”

六六出门寻妻,走到?水河边,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六六问他:“老公公,你看见我的妻子从这里走过吗?”老人说:“我不认得你妻子,只见几个人推着一个女子走到河边,那女子弯要下去捧水喝,喷出一道彩虹,河水马上猛涨,那几个男人被卷进漩涡里,女子却跨上彩虹飞走了。”

六六说:“那肯定是我的妻子月亮公主。”“如果真是你的妻子,她给你留下了一条飘带在河边,找到它你就能见到自己的妻子了。”老人说。

六六谢过老人,沿河寻去,果然找到了妻子留下的飘带,他刚将飘带拾到手里,那飘带就带着他向天空飞去了。

六六走后,有个名叫然舒的士官,为了霸占六六家的良田,趁神农在井边挑水不被,用铁锅盖着神农,企图把他沉下井底溺死。过了几天,有人看见神农在匏瓜寨脚的外翁(地名,意为出王子的地方)塘里洗澡,然舒知道后又叫人把神农捆来,把他拴在鸳鸯湾的一块大石头上,想让他夜里被老虎吃掉。可是,过了几天又有人看见他在匏瓜寨脚帮人家薅秧。然舒又派人把他捆来绑在路边的一颗大杉树上。

神农向来救他的乡亲们说:“穷兄弟们,今天你们救了我,将来我到了天上,就叫蝗虫下来专吃恶人的?稼,专咬恶人的衣裳。哪些是好人的田,你们打一个标记,我就叫蝗虫不吃;哪些是你们的衣裳,就拿出来晒在院坝,我就叫蝗虫不咬。”

几个弟兄刚刚帮他解开绳子,只见神农纵身一跳,跳出七八丈远,马上变成一个老者,顷刻间又化成一股青烟,升上天空去了。后来,在神农升天的地方出现一颗人像巨石,人们说,这就是神农化身,当地人们称之为“神农石”。

后来,每年六月份,不是暴雨,就是旱灾、虫灾。这时,匏瓜寨的人们就会想起神农说的话,每年在神农升天的这一天——农历六月初六,来到神农石这里祭祀,举行热闹的“尝新节”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消灾解难;家家户户还把衣裳晾出来,不让蛀虫咬;后生们也希望象六六那样,借节日的机会找到一位美丽的“月亮公主”,在河岸边唱起了优美的情歌。

尝新节的仪式是比较讲究而热闹的。每当这天,寨子中的女人们都要穿上自己最喜爱的漂亮衣裙,头上插满各种银饰,颈项上戴着大大小小的银项圈,身上还四处坠满一串串银光闪亮的珠子。她们参加尝新节,一是看热闹,二是炫耀一下自己的美丽;而那些未出嫁的姑娘们,可以借节日的机会找到自己钟情的小伙子。

仪式开始,猛烈的锣鼓声敲起来,声音震天动地,把河边草坪震得抬上了天。鼓乐声中,岸边竹林中早已架着三块神石,神石前摆着一张桌子,桌中间端坐着的是神农像,神农像全身披着红色的衣服。几个人挑着竹箩走到桌边放下,随即从箩中取出一个已煮熟的猪头放在贡桌上,然后又将米饭两碗、新鲜禾苞(已孕穗的稻子)两根、新鲜桃子两个、新鲜黄瓜两根、新鲜梨子两个和一大壶酒都摆在桌上,同时摆上七个酒杯,均一一斟满酒。

待准备就序后,巫师便大声宣布说:“匏瓜寨尝新节现在开始!”部落头人便走在前面,跪在地上,先向神石磕头,再向贡桌中间的神农像磕了三个头后,便焚香烧纸,同时把七杯酒全都奠到地下,又磕了三个头,这时,鼓乐声又响起。

接着是去田里打苞,寨中头人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几个挑箩筐的农人和打幡的,随后是几个扛着长长竹叶扫把的人,锣鼓队紧跟在后面激情地敲打着锣鼓,队伍走到河岸边的田坎上时,随着头人的手势,那些扛布幡的就把布幡插在田坎上,扛竹扫的便下到田中,挥舞竹扫,从左到右,在禾苗上一遍又一遍地扫着,预示着把瘟疫扫走,把病虫害扫走,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围观的人群则一遍遍地发出“哦嗬、哦嗬”的呐喊声,一丘丘的稻田扫过后,队伍便在一丘大田边停下。锣鼓打起了轻舒的点子,这时,头人便挽起了衣裤,亲自下到田里将那些打苞的禾胎剥下,他身边的人就接到手里,待有了一大把,头人便停止剥禾胎,走上田坎。

此时锣鼓又高亢地响起,打苞队伍又返回到仪式祭拜堂处,只见头人将打来的禾苞双手恭敬地放在神农像面前的贡桌上。一阵欢快激烈的锣鼓声响过后,巫师穿上长长的红色巫衣,头戴四角方形帽,在贡桌前的草坪里拜神、祭酒,然后念起了尝新节的经文:盖之神农黄帝者,皆称五谷之尊也,凡民之生存也,全赖昔帝之亲尝百草之苦也,每逢尝新佳节,休忘神农之大德。念毕,巫师便在草坪里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手舞足蹈地挑起祭神舞来。

好一阵,巫师表演完毕,头人便将新打来的禾苞一一分给众人分享,这就叫尝新。

尝新仪式结束后,草坪里又响起了各种音乐声,各种活动也伴随着音乐开始。有的在河边的沙坝里斗鸡、斗鸟、猜拳喝酒;有的在草坪里比赛锣鼓;一些男女青年则在草坪里欢快地跳起舞来。欢乐一阵后,那些少男少女们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三三两两相邀着去了岸边的竹林或山后的林子里,唱歌恋爱去了,那里自然成了他们动人心魄的一片自由天地。

而今,在川、黔、滇等部分民族地区仍传承着“六月六”民族传统节日。据不完全了解,有贞丰“六月六布衣族风情节;有最具传统的贵州黔东地区镇远金堡六月六苗族“吃新节”。而在本地的其他农村则把六月六这天称为“晒秋节”或“闹秋节”,虽不举办活动,但基本不下地干活,青年男女们或结伴串寨玩耍闹秋,或结伴对唱山歌,互吐感情,寻找意中人;而在家的妇女则把衣柜里的衣物全都拿出来让太阳晒,说是这天晒过的衣物不会生虫。

相关文章关键词

《神农石――“六月六”的传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