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谈谈扬州的两朵花

谈谈扬州的两朵花

2013-10-17 00:33 作者:砥柱中流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扬州建城历史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这里水网密集,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是富裕之所。“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扬州,更是一个休闲之所,尤其是到了隋唐,这里成了达官贵人争相来往之地,盛极一时。人们来此地主要为了看“花”,两朵不同寻常的“花”。

第一朵花是琼花。琼花作为扬州的市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我也有幸,睹之芳容,或许是本人一直对花没有什么研究,竟看不出琼花的好处,只是知道这种花较为稀有,物以稀为贵罢了。我见的琼花还是小小的一点点的花骨朵,据说此花盛开之状如洁白之盘,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实在是奇特,“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正是琼花的罕见,才引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据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当然这只是传说,隋炀帝虽然凶残但倒不是傻子。但以此来说琼花确实见得琼花的吸引力。

第二朵花是“女人花”。扬州的美女天下闻名。迷倒隋炀帝的是琼花,而这里更迷人的却是这里如神仙般的女孩。赵飞燕和貂蝉是扬州的杰作,天下美女的典范。但是她们并没有给扬州带来贵族的气息,反而扬州瘦马之名不竞而走。隋唐以后,扬州娼妓之风盛行,扬州为当时盐铁转运使所在地,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所以当时谚语有"扬一益二"之称。于邺《扬州梦记》云:“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杜牧之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期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诗句,都形容了当时扬州“高楼红袖客纷纷”的繁荣的卖淫状况。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扬州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交通便捷,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很多,都促使了妓女的增加和发展。此种风气直到民国以后,中共取得政权,这些玩女人,歌舞脂粉之风一扫而净,空气清净了,但是扬州的一大特色也没有了,以致十年前到扬州,感觉这么破旧以为小镇,实在对不住历史上的赫赫声名。

有了两朵的花的扬州,名声天下流传。但后者并没有给扬州带来什么好处,扬州的发展还是依靠它的百姓和地理上的优势,到了现在,江泽民给扬州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这两朵花。扬州的人文得以保全发挥,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也不断推进,扬州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名的宜居城市。据介绍,扬州之好,别于深圳广州不同于上海,这里的百姓悠然自得,不急不慢,闲情雅志,最适宜老人到此颐养天年。作为苏北的门户,南京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交界地带,这里房价也不贵,瘦西湖边上的最贵也只一万元每平方米,相较南京超两万来说是便宜了许多,但现代人更注意的是地位,扬州缺乏的就是在国家政府心中的地位,毕竟只是江苏省所辖众多的市之一,连苏州也赶不上,莫论南京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谈谈扬州的两朵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