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温泉之都石阡

温泉之都石阡

2013-10-18 17:16 作者:穷高 阅读量:15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就在这样的大好时节里,我同林会长等一行来到了中国的温泉之乡石阡县城。石阡县位于乌江流域和?水流域之间,县城又有乌江支流龙川河贯通,自古就是水陆集散之地。

石阡县城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带状地形,龙川河把县城分成东、西两半,跟镇远、凤凰相类似,只是方向不同罢了。河面上迄今已经架起了五座连接东西两岸的大桥:启灵桥、鲜花步行桥、白塔大桥、泉都大桥和温泉大桥,不仅跨越龙川河,而且分别跟南北贯穿的四条大道相连接,形成整个县城五横五纵的交通网络格局。

“龙川河就像一条绿色的扁担,南北两头各挑起了石阡人民引以为骄傲的温泉群和古建筑群。”经贸局长颇有诗意地这样向我们描述。我们跨过古老的启灵桥很快就来到了北端的古建筑群,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保存完好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两个建筑连成一片,浑然一体。

万寿宫年代久远,规模宏大,装修工艺精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楼廊花窗栏杆和下层的亮柱走廊,特别是西廊正中突出的一间仡佬族与汉族风格相结合的宝顶鳖角、飞檐垂脊,六棱三叠斗拱彩绘的戏楼和戏台前沿栩栩如生的木雕人物。据说“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中,有无名氏有心人以泥土覆盖并刷上毛主席语录才得以保存下来,否则像这样的艺术精品要想恢复实在是谈何容易!这与镇远万寿宫戏台木雕人物(有人称之为木雕的“清明上河图”)的保护方式如出一辙,这些无名英雄所立下的无量功德无不令人唏嘘赞叹。

下午,我们去到县城东南越城路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石阡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与石阡设府同年故称“府文庙”。府文庙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个院落,院基渐次升高。从左边的“礼门”拾级而上,步上状元桥越过泮池。再上去就是由石坊所塑的棂星门。穿过棂星门就看到了两株桂花古树。据称四季浓荫,八月花开,一黄一白,满城飘香。

其后就是大成门五间。其左右两间原为文武官员更衣室,门外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穿过大成门即看到了与大成门垂直的左右?庑各三间。再上去就是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双龙抢宝”和“鲤鱼跳龙门”巨型浮雕一块。沿丹墀左右炼油阶梯上去就是居于文庙正中的主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之后有崇圣祠和考棚,周围红墙围绕。整个建筑格局工整匀称而大气,庄严肃穆,层次井然。

我们在大成殿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塑像前三鞠躬,礼毕即沿右边的石阶下到泮池,从“义路”出来,完成了一次大概是很多学子都从未经历过的随意而简朴的“朝圣仪式”。在向孔夫子行礼时,不知怎地,我饱含着泪水,差点没有掉下来。

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深切地感到,我们的这一举动和自发的朝圣仪式所经历的时间,决不是我们参观的一两个小时,而是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啊!民族虚无主义和极“左”思潮企图扳倒的塑像竟又重新树立起来了,这是一次血与火的战斗洗礼!

从文庙出来,我们沿着保存完好的老城街道和杨家古巷,步行到了石阡最古老的启灵桥桥头,观看着龙川河两岸古朴而又美丽的石阡县城。龙川河的水量不是很大,但原生态的鹅卵石河滩、长满水草的小沙洲和几处古码头所显现的河床却让我想象到当年航运的盛况。那点缀似的一两排稀疏的杨柳枝条正在吊脚楼下随风摇曳,而远处的北塔正如巨人般纹丝不动地屹立在东北面的河岸上。去到北塔桥才看到倒映在浅水中的北塔的倩影,就像复制在水中的逼真三维彩绘图。沙滩上不时飞来一般城市难得一见的燕群,颇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情画意。

此刻,我的耳畔回响起昨天见面会上赵书记的一席话。说得多好啊!他代表全县人民展示着石阡县未来的蓝图。眼前已经初具规模的石阡县城的毛坯蓝图正如赵书记的那一席话,分明凝聚着世纪风云过后的冷静沉思,凝聚着丽江的经验、凤凰的灵感和镇远的教训。

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是需要大手笔和艺术智慧的。石阡县城已今非昔比,石阡县城将越变越美。一个后来居上、城市品格风味不断提升的、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园休闲城、旅游不夜城、常驻温暖城”即将在贵州悄然兴起。今后的高速公路倘若果真半个小时就可到达镇远的话,那么石阡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补充,它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真实而且也体现了划时代的巨变。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温泉之都石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