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忻州的候人

忻州的候人

2013-10-17 02:50 作者:穷高 阅读量:30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知道,为了生存而沿着纬度季节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它们在夏天的时候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而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便成了自然界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如今,人类也在慢慢地习性于候鸟的生活了,尤其以山西人为最,而山西又以忻州人为最。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忻州人,冬天里长途跋涉地来到南方,渡过潮湿温暖的冬季,夏天又回到故居地,年年重复着候鸟样的生活习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久居黄土高坡的群落非要不此劳苦地象候鸟一样迁徙呢?这恐怕要和忻州人的性格特点和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吧。

从历史上讲,忻州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地方。从汉朝时候起,忻州便是汉同少数民族战争的主战场。又到唐王朝李源起兵一统江山后的安禄山之乱,辽宋间的拉锯式战争,均在忻州鼓角争鸣过。五代十国、和元、明、清时忻州没有一次幸免。近代著名的忻口战役也发生于此。由此,在忻州人的骨子里随遇而安、见风而逃便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

而自然条件更是相当地恶劣。忻州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的黄土沟壑丘陵区,植被稀少,土地贫痔,大部分地方地势高寒,自然条件极差,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和风沙一年四季蔽天盖日,干旱少雨的天命使忻州人荒凉的心里总是有迁移的感觉。

忻州人自古就有迁徙的基因。如那首苍凉而忧伤的走西口,幽长的调子从远古里一直唱到今天。曾经它穿过逶迤起伏的高原,穿过沟沟峁峁的黄土坡,合着黄河水的呜咽了整整的几百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仿佛就看见荒凉的古道旁,牵着毛驴的迁徙者们一步一回头的恋恋不舍。一首凄婉而缠绵的民歌,寄托着黄土高原上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几百年来荒凉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背井离乡的汉子们沉重的思念和一代代黄河儿女苦难而遥远的记忆…….

如今候人们的迁徙和曾经走西口时的意义完全不同了,曾经的走西口是生活所迫,追求着希望。而今天的迁徙则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如那为了繁衍生息而沿着纬度的季节迁移的候鸟一般,追求的是一种如春的温暖。

其实在中国的字典里,并无候人一词,也无候人的踪影。而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把中国人民的日子,哺育得日益温饱富裕、和谐兴旺、欣欣向荣后,发了财的华夏子孙,总想变着法子提高祖先们无法提高的生活质量,享受父辈们未曾享受的幸福时光;于是,离开从未离开过的土地、穿上想也未曾想过的休闲装,走出家门,当起了迁徙中的候人来了。

候人们的迁徙到是横扫了压在海南人民头上的贫穷落后,把这个从前历代朝廷贬官的流放之地,建设成了出门坐飞机、火车、邮船的生活环境,把昔日黄牛当“巡警”、母猪守大门、苍蝇满天飞、老鼠敢逗人的贫穷小渔村,建设成了“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世界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候人的诞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宏观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刺激了消费。我相信候人的群体还将会继续扩大,如故乡忻州,今天的富裕者们,正在蠢蠢欲动,正在象当年走西口一样,正在准备唱响候人们南迁的歌。

相关文章关键词

《忻州的候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