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味浓,杭城更添锦绣
编者按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包括浙江余杭反山、瑶山,江苏吴县、张陵山、草鞋山,武进寺墩,常熟罗墩和上海青浦县福泉山,安徽阜宁等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这一时期的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琢磨精致,纹饰华丽
金秋十月,我与战友苏君走进了良渚文化村,仿佛感到一股强列的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内心蓦然感到这真是今古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我感受到了地形的变化和惊喜。当人们进入这个地方的时候就会觉得有巨大变化。包括建筑风格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变化,看出中国良渚文化村把5000年优美的栖居做一个总结,做一个展示。这里以后还会继续好下去,真使人领会到,5000年以来这个历史缩影,历史概念不断突出,是大大提升了并展示了祖国5000年各种各样的文化荣耀。5000年的安居乐业,这个安居乐业从未动摇过,自然环境没有动摇过,青山绿水没有动摇过,居住方式没有动摇过,人文心态没有动摇过。这一带就是过日子的好地方。良渚博物院位于良渚遗址西南侧,万科良渚文化村白鹭大道北,与良渚圣地公园组成了“良渚圣地”旅游中心区,是良渚区域内的标志性景点。良渚博物院占地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展示、研究、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场所。让良渚这地方不辜负它的文明发源地的说法,成为一个著名的人文讲坛圣地。
记得有次赫然看到“静水流深”四个字,从字面上理解觉得有点特别,没事的时侯常常想这四个字到底有什么涵意,但总有种不可琢磨的味道。
“静水流深”这四个字,字面很是宁静,绝没有伸胳膊蹬腿的张狂,排列在一起大小匀称,规矩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不虚张声势。有道是:“一枝竹管安天下,锦绣心机卷里藏”啊!我仔细捉摹。静,让我感受到良诸水流淌时的安祥与静谧;静,也让我感受到了良诸水底的博大与深邃;……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的真谛,什么是生命中的际遇与契合。
我想起了小时候过河,大人总是教我在涉水之前,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一次一位开船的朋友告诉我,富春江表面上是平静的,但也是暗流激荡,尤其桐君山脚下貌似平静的水面,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有多险……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动了,那阔大无边的静啊……静,就是生命的圆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啊……
我心底的泉眼涌出了这一句人生哲学的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静,仁者动。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我感动于大自然的本真,使我读懂了这四个字“静水流深”。是啊“静水流深”是做人品格的写照,更是我的做人的一种目标啊!有作家曾赞美:“良与渚的结合,是美好的水中小洲!”如一首优美的诗,似一幅清秀的画,这次我们来到了良渚文化博物馆,来了解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据讲解员介绍,良渚文化距今已有5300??4000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比商、夏都还要早呢!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36500平方公里的地区,是施昕更与何天行这两位学者在良渚镇发掘出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确认了良渚一带有远古文化遗存。
走进第一展厅,迎面看见一幅放大千倍的“神徽像”,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大眼睛宽鼻子厚嘴唇的神人,它戴的帽子上雕刻着放射状的线条,就像太阳光芒四射;下半部分有一头神兽,好像整个画面是一个神人骑着神兽;“神徽像”是良渚文化的象征和图腾,在当地出土地许多文物上都有它的踪迹。再往前走,我们参观了许多古人用过的石镰、石斧、黑陶罐、麻绳、残绢片等,我们还了解到良渚文化与松泽文化、马家浜文化有着较深的渊源。
在第二展厅里,展示着大量的精美的玉器,有玉鸟、玉鱼、玉勺和玉匕等造型,我最感兴趣的还要数玉宗、玉钺和玉壁了。玉宗是外圆内方的,根据“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那玉宗就是天地的贯穿,在每个梭角和每面的中间,都有两个神徽像,玉宗象征着神权;玉钺像没有把柄的斧头,象征着军权;而玉壁则是环形的,中间有孔,象征着财富。我们很难想象在远古时代,在没有铜和铁的时代,这些数量众多、精美的玉器是如何雕琢出来的,比如玉勺的把柄上刻着浅浅的微小的神徽像,更为奇妙的是玉鸟作为一种配饰,要在背后钻两个小洞穿绳,而又不能穿透正面,这么高难度的技艺,古代的良渚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次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使我对良渚文化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增长了历史知识,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和兴趣,更好的学习我们祖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
在整个良渚建设中,良渚文化村项目是一颗最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良渚文化村”位于著名的良渚文化发源地---良渚镇,距离杭州16公里。
与未来的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形成优势互补。距离良渚遗址保护区2公里。既紧靠著名的文化遗址,又有距杭州市区中心最近的丘陵绿地和水网平原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在良渚区域,天目山余脉和东笤溪、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入口,104国道和宣杭铁路过境,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与便捷的水陆交通,使整个区域具备开发的优越条件,并成为杭州城市发展最具潜力增长的区域之一,经过切实的保护与开发,尤其是随着良渚文化村的开发,未来的良渚板块有望建成集文化、人居、旅游为主的三大产业资源优势为一体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田园卫星城镇,并成为大杭州城市格局中的焦点。在整个良渚建设中,总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12000亩),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规划居住人口为2—3万。“良渚文化村”由南都房产集团独家巨额投资,以国内罕见的规划布局形成一个独特风光的国际性标准的文化旅游城镇。“良渚文化村”的旅游概念并非仅局限于一个主题公园或集中的旅游区,而是一个纯粹以生态、观景、人文名胜、休闲游乐与人居为定位的功能完整、形态丰富的旅游城镇。她建立在著名的文化遗址上,倚山面水,生态环境优越。城镇内集中了国际性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圣地”公园、良渚五星级度假村、“良渚不夜城”、“良渚风情街”、良渚生态森林公园、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水上乐园等多元丰富的旅游休闲内容。“良渚文化村”以12000亩的大手笔,书写自然、人文、生活册卷。
良渚文化村,总占地面积约为11000亩(约8平方公里),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约6000亩,预计居住人口3万人。以“当代田园小镇”闻名于国内的良渚文化村是一个内容丰富、环境优美的城镇,她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多功能的融合、多样化的生活,充分的就业机会。
它在有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连接都市中心,有充分的商业活力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又保持了小镇所特有的宜人尺度和生活气息,而这一切都将在充分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得以实现。
良渚文化村的核心构架是“二轴二心三区七片”,二轴是以文化村东西主干道和滨河道路串联主题村落,二心是东西分别设旅游中心区和公建中心区,三区是分别设立核心旅游区、小镇风情度假区和森林生态休闲区,七片是分布在山水之间的主题居住村落。良渚文化博物馆以及良渚圣地公园构成了良渚文化村的精神内核,良渚国际度假酒店、玉鸟流苏商业街区则充分展现了小镇商业、休闲和娱乐的多元和丰富。
西湖风景不再是杭州惟一的标签。良渚,作为杭州城市和中国玉文化的发祥地,再一次把杭州城市发展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文化高峰论坛”的召开,为万科良渚文化村作为文化重镇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与象征意义。
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