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不忽悠
人们常常使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比喻那些不愿意老老实实工作,一心只想得到意外收获的人。故事说,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地,突然从他身后窜出来一只兔子,这兔子看见有人,慌里慌张,急忙逃跑,没料到自己撞在一个树桩上,竟撞死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拾得一只兔子,非常高兴。他以后就天天等在这棵树桩的旁边,指望再遇到自己撞在树桩上去的兔子。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讽刺那种只想侥幸取得意外收获的人!现在我们不再进一步去研究那个成语的寓意,只讨论一下兔子自己撞到树桩上去的可行性。
据说,打猎的时候,在猎狗的追逐下,兔子撞到猎人腿上的事情确有发生。兔子是十分机灵的动物,那么为什么它竟会撞到树桩上去呢?我们从兔子的两只眼睛长的位置上分析一下,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仔细观察一下,兔子双眼长在头上的位置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同。人的双眼长在前面,两只眼的距离不远,大约6--7厘米,而兔子的双眼长在头的两侧,一边一只。为什么这样长呢?因为兔子是弱小的食草动物,为了防御敌害的袭击,必须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兔子两只眼睛合起来观察到的范围比人的双眼大得多。人的每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是l66度,兔子每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是189.5度。在不转头的情况下,兔子两只眼睛一共看到的范围是几乎接近360度,也就是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而人不转头两只眼睛合起来看到的范围只有208度,在人头后面还有152度的范围是根本看不见的,我们把它称做“盲带”或“盲区”。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利也有弊的。兔子的双眼看的范围是大了,但是判断前面的东西的位置和距离的准确程度要比人类差。因为我们要判断一件东西距我们多远的时候,必须两只眼睛共同工作才行(双眼视觉),只用一只眼睛是弄不准一件东西距我们多远的。兔眼比人眼看的范围广,可惜准确度不高。
动物观察判断物体方位是大都采用“双眼视觉”,因为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件东西的时候,眼球会自动转动,迅速对准同一个目标,物体离我们越近,两只眼球就转动得越历害。转动眼球时眼球周围肌肉的紧张程度传到大脑中去,这种信息就是大脑计算距离的依据,再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距离的判断。这就叫做“双眼视觉”。如果只用一只眼睛就不能得到“双眼视觉”的效果。“双眼视觉”要求两只眼睛能共同看见同一个东西,也就是要有共同观察的范围。人类的双眼共同观察的范围有124度,所以人在很大的范围内可以准确地判断距离。而兔子的双眼由于分得太远,在头前面共同观察的范围只有10度。这就不难理解,兔子为什么不能很好地估计树桩的距离了。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不同的动物形成各有特色的眼睛。
看来,守株待兔是可行的,只不过要求兔子冲过来时速度要快,比如,养一只猎狗在后边追,呵呵,是不是画蛇添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