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官曹贵亮:村民致富有希望
江源区大阳岔镇前葫芦村农民曹贵亮一心研究发家致富的出路,入党后诚心带领村民研究养殖上项目,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村民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嬴得了全村群众的信赖,先后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合作社经纪人。
2001年,曹贵亮将林场装好的、接好菌、发好菌的1万袋菌棒拉回家栽培生产,林场的技术员定期到他家传授栽培技术,他看样注水、看样采菇,用心学习、认真实践,一年下来,净获利1万元。
尝到了种植香菇的甜头,曹贵亮准备大干一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走亲拜友,磨嘴皮子借钱。开始,一些亲戚朋友都对他不信任,不敢轻易借钱给他,以种种借口推辞。为了借到一笔钱,他是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也不知挨过多少人白眼。最终,一些亲戚朋友被他的真诚打动。
听说曹贵亮一心创业,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一次为他投资10万元。有了资金保障,曹贵亮联合村民把生产规模扩大到8万袋。好事多磨,就在曹贵亮信心满满的时候,可是途中有部分村民因为缺乏信心退出种植了,曹贵亮只好自己承担下来4万袋。
这一年,曹贵亮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好赔了不少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这次的失败让曹贵亮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技术。他从林场按成本价购入香菇原材料,自己装袋,接菌、发菌,为了解决部分村民没有场地发菌的顾虑,就让这些村民把装好袋的菌棒拿到他家的发菌室进行接种、发菌,最后成功了。
到2009年,曹贵亮组织村民出资100万元申报了绿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农户的香菇产业发展。他们投入资金15万元,建起占地2600平方米的食用菌示范基地,种植香菇7万袋,带动15户菇农创业致富,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今年投入投资45万元,种植香菇12万袋,带动农户22户。
由于种植香菇劳动强度大,需要很多的人工,而村里缺少劳动力,曹贵亮又开始研究更新更好更赚钱的项目。在长春的农博会上,他发现了种植大榛子是个好项目。大榛子种植强度没有香菇那么大,也不需要那没多的人工,而且大榛子的生长年龄为60年,也就一次种植终生获利。
曹贵亮引进种植大榛子的想法提出后,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但是他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先后到辽宁黑山考察学习,带回来信息和实物,向党员和村民代表介绍,一起研究。2011年,他尝试着在前葫芦村的上山、平地不同地段进行了实验性栽植。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曹贵亮担心树苗不能顺利越冬,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山上观察、查看树苗长势。
冬天过去了,曹贵亮惊喜的发现,自己栽种的60多颗树苗成活率在98%以上。春节刚过,曹贵亮就再次踏上了学习考察的征程。在他的带动下,前葫芦有20多户村民打算种植榛子。曹贵亮去沈阳买树苗,首次购买了8000株,投入12万元。
曹贵亮身体不好,患溃疡性肠炎已经10多年了。然而他外出考察学习、购买树苗,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从不在饭店吃饭,也不在外面住宿,饿了就买点包子、矿泉水充饥,困了就在车上睡一会。树苗买回来了,曹贵亮带领村民用了一周的时间把树苗栽上,经常带领村民地去苗圃视察,根据树苗的实际情况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
由于村里资金短缺,土地不集中,曹贵亮希望把村民的资金和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把大榛子种植形成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为此曹贵亮挨家挨户讲解种植大榛子的好处,一次不行,就再去一次,经过他耐心的劝导,村民们不断的加入队伍,因为看到好村官曹贵亮,村民致富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