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柳州:柳柳州

柳州:柳柳州

2013-10-14 15:16 作者:南山无雨 阅读量:34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我是到了柳州,才知道柳宗元与柳州有这一段渊源,故而本文才有这样一个标题。

说到柳宗元,他有两个时间段值得留意,一是永州10年,一是柳州4年。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到永州后,他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他撰文著书,《封建论》、《天说》、《永州八记》等著名作品和诗文,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而柳州四年,是他一生中又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柳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山青水秀地干净。哪天在街上正走着,突然“柳侯公园”一行大字投入眼帘。自然是进园门、过幽径、穿林荫、绕清潭,最后伫立在柳侯祠前。时光似乎流回到千多年前,那是唐元和十年(815年)夏,柳宗元满面风尘来到地处西南荒僻之地的柳州。此时柳宗元书记(唐时的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地市级书记)的心情还没有从衡阳与刘禹锡分手的伤感中平复过来。

记得,两人当年二月作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分别从永州、朗州回到长安,满以为劫难已过,对前途充满希望和幻想,谁知不到一个月,却被外放至更为荒僻的柳州和连州任职。是年三月,二人打点行装,携家带口,又一次踏上南下之路。就心态而言,彼此都凄然伤感,二人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造福桑梓;但朝廷一再疏远,新贵们造谣中伤,其理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纵有雄才大略仍无用武之地,因而更加愤懑。

于是,柳宗元便有“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的打算,刘禹锡则更低调:“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他们已把功名看淡,悟出东山再起遥不可及的道理。到衡阳后,一人往西南要去柳州,一人向南直奔连州,歧路分手,万语千言,甚为感人。

如果柳宗元从此消沉,像某些贪官、庸官一样,今天可能也就无人再有多大兴趣提起他了,但柳宗元毕竟柳宗元。他在柳州不但没有沉寂,反而在柳州短短的4年,他投笔从政,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和实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等。

此时的柳书记,几乎让人忘记了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散文大家。但是他在柳州历史上写下的这些篇章,我认为从另一个价值取向看,其价值或许超过了他600余篇诗文作品。在柳州度过余生最后风风雨雨的四年里,当然从他个人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或许可称为最后的挽歌。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

今天重提柳宗元在柳州的事,是我觉得这个地市级干部很不简单,从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千百年来百姓修祠立墓,缅怀瞻仰。历史上能达到这样高度的人好像并不多。中国老百姓是很容易受感动,但凡一个官员做了什么利民的好事,是绝不会忘记的,杭州的白堤、苏堤就是佐证。

查阅资料柳州建城历史已有2000多年,柳州类似柳宗元这样的官可能已有过一千多个吧,不说个个都是贪官、庸官、昏官,但起码像柳宗元如此的好官,太稀罕了。显然中国的官员制度从古至今对百姓来讲都是一个悲哀,都是朝廷派来的,上面指定的,遇不遇得到好官,犹如买彩票一般,甚至比买彩票中奖还难。在815-819年柳州人民中彩了,一千多年才中这么一次,这概率也太低了一点哟。

2013.2.18

相关文章关键词

《柳州:柳柳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