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之心得
导读即使能够写出来很感人的文字,那也是有了很深很深的体味、体验。否则,稍不留神,就很难打动读者。所以,要写,最好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最刻骨铭心的,哪怕平淡。
“根”者,植物之根本也。它深深扎入地下,植物们靠根须汲取水分、养分,而后茁壮成长,茂盛繁密。舞文弄墨,恰似植物之根须,若不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热爱,没有创作激情和热情,是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来的。
打个比方,学生时代,如果你很喜欢某一课目,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做起来是不是要比你不喜欢的课目要顺利得多?所以,我认为写作与做人、办事的道理是一样的,即:喜欢、热爱,且拥有激情、热情,才是写作之“根”,否则,勉强为之,写出来的文字,是很难摆脱干瘪的窠臼的。
我常想,当时写出来的文字,应该代表着作者当时的“最高水平”,或者反映着作者当时的真实心境。我之写作,源于对文字的爱好,源于对未来的向往,源于对美好的热爱。
在我的散记里,你几乎看不到胡乱“编”写的痕迹。很多文字,当时就有不得不写的感觉。
江南梦网站编辑部同题文“红豆”,明摆着是要写关于爱情的话题。可是,我还真有点“含糊”,倒不是我怕动笔,而是我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或者大喜大悲的爱情。我的恋爱经历波澜不惊,我的婚姻生活平淡如水。
看着家里摆放的娇美的紫色花叶,我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看着别人绚丽多姿恋爱过程,丰富多彩的婚姻经历,无论是圆满的,或是悲情的,我都很羡慕。因为,有了经历,就等于拥有了“财富”,也有了创作的资源。
看着别人优美的文字,我抓耳挠腮,如坐针毡。
我的窘状,被刚回家的妻子瞧见。妻子笑着对我说:“我教你两个办法,第一,你可以‘编’自己的经历;第二,你可以写别人的情感经历。”我想,妻子是深知我的性格的,或许是她怕我思虑过度吧,因为我常常为构思一篇文章而彻夜难眠。
其实,对于妻子的“教诲”,我早已想过了。
妻子说的“编”,其实就是塑造。而塑造不是说不可以,可那,多半是小说里塑造人物所运用的方法。即使是塑造,也是要有“根”的。因为小说的取材,包括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事件发展,都来源于生活本身。为了创作而创作,也许是职业作者或专门作家所要做的事情。即使是他们,也要常常深入生活实际,体验所写人群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创作根源。作为一个平常人,一个文学爱好者,写作并非生活的全部,如果我们喜欢写作,那是因为我们对文学有一分挚爱,有一分情结,有一分幻想。
我有个感觉,在写别人情感经历的时候,就像是隔靴瘙痒,往往难得要领,你很难确定被写人当时的实际心境、感受,除非你占有被写之人亲口所述的第一手材料,否则,那都是猜度、断想,或者是事后归纳、总结。即使能够写出来很感人的文字,那也是有了很深很深的体味、体验。否则,稍不留神,就很难打动读者。所以,要写,最好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最刻骨铭心的,哪怕平淡。
平淡又如何呢?平淡,不等于不真实;平淡,不等于没有快乐;平淡,不等于没有领悟生活的真谛。
写于此,我释然了。因为,虽然我的恋爱、婚姻生活很平常,也很平淡,却很真实、温馨。而以我的中庸性格,是不适合那种大喜大悲的。既如此,不妨写写真实而又平淡的自我吧,只是淡对了那粒具有作为相思寄托之物的红豆了。
写于2009年11月6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