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 >小强:对扶贫攻坚“注水”造假零容忍

小强:对扶贫攻坚“注水”造假零容忍

2016-06-13 14:23 作者:作者 阅读量:266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西部某县采访时就发现一个案例。当地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5月27日,《新华网》)

当前全面脱贫正进入关键的攻坚拔寨时期,但不时有一些地方被曝光在扶贫工作存在数字造假的现象。笔者以为:此案例可能并非个案,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并预防。 所谓“虚”,是指靠包装出“典型”,出“成绩”,有对个人的包装,也有对项目的包装,借助媒体轮番轰炸,大话连篇,自我感觉良好,可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群众并不买账;所谓“浮”,是指急于出成绩,工作不扎实,扶贫项目和路径虽然选对了,但是政府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不到位,以致于具体施行过程中或歪曲变形,或阻碍重重,或被搁浅,贫困户难以受益。

扶贫工作重不重要?肯定重要。扶贫工作任务重不重?那是相当的重。扶贫工作要不要成绩?那是必须的。这些都是扶贫工作需要面临的问题,还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虚数字、假材料却成为了扶贫攻坚战中一道不和谐的“脚步”。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最艰难的攻坚阶段,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碰硬,能啃“硬骨头”,特别是类似于四川凉山等地的偏远大山地区,先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村民的脱贫是一场极其艰苦的“阵地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下乡担任“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盆景”,多做实事,也更加需要防止政策资源“跑冒滴漏”、防止扶贫工程流于空泛。

扶贫攻坚关系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实现,关系着党和干部在群众心中的信誉和权威,不可小觑。扶贫数字造假,就是在背弃党和政府的承诺,漠视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党的执政根基,看似事小,实则其害甚大,必须十分警惕、坚决防止、从严追责。

其他人在看啥

    《小强:对扶贫攻坚“注水”造假零容忍》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