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玲:对官员辞职下海需辩证看待
近日,潍坊市原副市长夏芳晨正式出任阳光保险副总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注意。此前,菏泽市副市长张毓华加盟太平洋保险,烟台市副市长蔡国华出任恒丰银行董事长。这3位转行的副市长大多有经济工作背景,而且下海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薪水比较高的金融圈。(8月11日,中国经济网)
对于官员辞职下海的质疑声有,祝福声也有。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这些当官的背后都有问题,他们在关键时候选择辞职,是一种安全着陆的方式;也许有的人会说,这 些人表面上看虽然辞职了,但实际上还是和某些官员脱不了干系;当然也有人会说,不要总认为当官的都是贪污腐败的,也有清廉的官,也有体察明清、为民办事的官。
官员下海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公务员作为“铁饭碗”的吸引力越来越薄弱,企业的吸引力反而越来越大,更多有经济背景、熟悉政府政策制度的官员“离职下 海”。另外,人们的价值观和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做官”已远非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志,有人愿意选择其他更自由、更能实现人生理想又或者收入更高的职业。
官员是社会的精英,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扎实的学科背景,加上多年在官场上的多岗锻炼,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样的人,一旦投身商海,那是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官员辞职从商,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也是人才重新配置,只要他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赚取自己的合法收入,又有何不可呢?
但与此同时,每次官员辞职下海消息被曝光,都能在社会中引发舆论狂潮,我们必须找到原因并采取对策。按理说,官员如果能正常流动到其他阶层,这是好事儿,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但是官员辞职下海不能不明不白,让公众看不透、猜不着。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公务员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批官员转职和利益冲突问题,并将审批结果公示,让辞职从商官员有迹可循,经得起监督、耐得起追问,也能消弭蜂起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