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 >海燕:接受吃请的干部将“为民服务”置于何处?

海燕:接受吃请的干部将“为民服务”置于何处?

2016-10-21 19:57 作者:作者 阅读量:23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9月20日,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位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上、乡上“领导”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买烟。这些钱,是这位老人靠编背篼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对此,村支书杨秀光给出的说法是:“不去吃对不起人家。”(10月13日,新华网)

总所周知,低保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国家为了缓解基层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每年投入大量低保专项资金,保障五保、低保群众的日常生活。可是在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在地图中查看要请办事,必须请村干部吃饭或者给村干部送红包。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买烟,这些钱,是这位老人靠编背篼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面对事情败露,村支书杨秀光却还豪不知耻的说,不去吃对不起人家,实在可恨之极。

宴请本是交流情感、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或新婚燕尔,或他乡遇故知,或金榜题名时…但时至今日,宴请却变了味儿也让人伤了心。报道中的孤寡老人,为求“领导”办事,花掉攒了3个月的600元;在外务工的村民为给二孩交罚款上户,花700元请村干部吃两顿。国家反腐力度空前,但在某些地方,不给红包不请吃饭就不办事仍旧是常态。那么,此种现象为什么依旧存在?

干部方面,部分人觉得“我帮你办事,你请请饭局、发发红包,理所应当”,这是“求回报”心态,同时,源于部分干部内心对权利、金钱的贪念,基层干部是群众直接接触的“领导”,他们清晰的了解老百姓心底所需,在错误的价值观和政绩观的驱使下,为得到丰厚的办事“附属品”,给百姓办事设置障碍,获取利益。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密不可分,在许多情况下,要能“办得成事”,就必须先能请得动求之办事者喝酒吃饭,酒桌上交流,情感拉近快,事情就好办。一些较宽裕的老百姓,一旦“领导”帮自己办了事情,动辄就请吃饭、给红包,干部“吃人嘴软,拿人嘴短”,无形之中助长了腐败。

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冲刺阶段,贫困人口仍旧是一个大数字,群众需要的,是脚踏实地“雪中送炭”的好干部,厌恶的是“雪上加霜”“唯利是图”的干部,每一位干部应清醒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线,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事,从“徳”、“行”、“廉”做起。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强化自律意识,筑牢反腐防线。

其他人在看啥

    《海燕:接受吃请的干部将“为民服务”置于何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